![]()
![]()
近期,部分买家利用AI制作假图申请“仅退款”,引起不少商家在网上吐槽。
“有些图一看就是AI生成的,客人还不承认,我让她换个角度拍视频她也不愿意,一直强调要仅退款。更有些人连水印都没处理干净就发过来了。”一名商家表示。
据媒体报道,瑶瑶是一家服装店的电商客服,她表示:“有顾客声称收到的连衣裙领口有严重脱线,并附上了一张图片。但实际来看,脱线处的光线角度与整件衣服的光影明显不符,且边缘存在典型的AI生成痕迹。这种明显造假的情况,还要坚持仅退款,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记者调查发现,除AI制造假图外,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更为系统的灰色产业。记者以学习者身份接触到一个教学该“技术”的“师傅”,对方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为证明效果,他还展示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的成果。
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东晨指出,消费者使用AI图像造假,以产品质量有问题向商家申请退款的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绝非“钻漏洞”那么简单。
刘东晨表示,消费者用AI造假的行为涉嫌构成诈骗,根据诈骗程度,可能会受到治安处罚或刑事追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罪立案标准因地区而异。一旦诈骗金额达到了“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实施诈骗行为人将面临刑事责任;如果诈骗金额没有达到诈骗案件的追诉标准,消费者造假的行为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依法将受到治安处罚。
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功表示,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
民事领域方面,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典型的民事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具有主观上的欺诈故意,客观上造成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商家向其退款,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行政领域方面,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据蓝鲸新闻、三秦都市报、法治日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