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片大地上,朝代换来换去,都城起起落落,这都是老黄历了,洛阳、西安、北京、南京,这些名字现在听着还是响当当的,里头全是咱们文明的厚重故事,可就有这么一座古都,它曾经是六个王朝的心脏,辉煌的时候说是世界第一都不夸张,结果呢,就因为一道圣旨,直接从地图上给刨了根,现在只剩下一片埋在庄稼地下的遗址,成了一个乡镇的名字,这就是邺城,一个听着可能有点远,却装满了荣光跟悲凉的千年帝都。
![]()
一说邺城,曹操这个名字就躲不开,东汉末年乱成一锅粥,曹操官渡打败了袁绍,把冀州拿到手,他没选当时已经破败的洛阳和长安,反倒是看上了河北临漳的邺城,这地方在华北平原的肚子里,南北交通的口子上,位置太好了,曹操就拿这里当大本营,遥控着汉献帝发号施令,邺城那时候,实际上就是整个天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曹操建邺城,那格局和眼光真不是盖的,他没用老城的样子,而是拉了一条中轴线贯穿全城,重新给安排了一遍,宫殿、衙门、老百姓住的房子、做买卖的市场,全都围着这条线对称盖起来,整整齐齐,这种“中轴对称”的搞法,影响了后面一千多年的都城建设,从隋唐的长安城到明清的北京城,都能找到邺城的影子,所以说曹操不光会打仗,还是个顶级的城市规划师。
![]()
在邺城,曹操还盖了有名的“邺城三台”,就是金凤台、铜雀台和冰井台,铜雀台名气最大,不光是曹家爷仨喝酒写诗的地方,更是建安文学的摇篮,“三曹”和“建安七子”就在这儿唱着豪迈的歌,写下了数不清的好诗,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文风,那时候的邺城,不光是权力的中心,更是文化的殿堂,文人墨客扎堆,才气四溢,那叫一个光芒万丈。
曹魏之后,历史更乱了,进入了五胡十六国,邺城靠着它结实的城墙和好位置,成了北方各路人马抢来抢去的香饽饽,谁拿下了邺城,谁就拿到了争天下的主动权,所以这城就在打打杀杀里换了好几个主人,先后成了后赵、冉魏、前燕三个朝代的都城,这里头,后赵的石虎对邺城的改造最疯,也最奢侈。
![]()
石虎这个人,又残暴又爱享受,他用了四十万老百姓,在曹魏邺城的基础上玩命盖房子,修的宫殿那叫一个奢华,书上说,他的太武殿地基就有二丈八尺高,用有花纹的石头砸碎了铺的,正殿东西七十五步长,里头摆着“白玉床、流苏帐”,那排场想都不敢想,为了自己快活,石虎拼命搜刮,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他手里的邺城,一边是金灿灿的宫殿,一边是堆成山的白骨,繁华和罪恶搅和在一起,到了一个很奇怪的顶峰。
短暂的冉魏和前燕过去,就到了南北朝,北魏分裂后,大官高欢选了邺城当东魏的都城,在邺城遥控着洛阳的傀儡皇帝,高欢死了,他儿子高洋干脆自己当了皇帝,建了北齐,邺城也迎来了它当都城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风光的一次,这时候的邺城,分南城北城,总面积大得吓人,有五十平方公里,住着上百万人,是当时全世界板上钉钉的第一大都市。
![]()
北齐时候的邺城,不光地方大,还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城里庙宇挨着庙宇,和尚尼姑特别多,到了“飞观比邻,休屠遍地”的地步,有名的响堂山石窟,就是那会儿开凿的,里头的佛像和石刻艺术,现在看都让人惊叹,城里的买卖也特别火,从西域来的各种商人都在这儿扎堆,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和东西,让邺城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会,可这晃眼的辉煌,就像太阳下山前的最后一道光,好看是好看,就是太短了。
北齐的皇帝们大多不是什么好东西,国家很快就衰败了,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带着大军攻破邺城,北齐就这么亡了,一开始,北周没破坏邺城,只是把它降级成了相州,可谁能想到,才过了三年,一场叛乱,彻底把这城的命给改了,公元580年,北周的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对大官杨坚,也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拿邺城当老巢,一下子搞得声势很大。
![]()
杨坚赶紧派兵去打,打了一仗,尉迟迥输了自杀了,叛乱平了,这场叛乱让杨坚想明白了,邺城这个四百年来一直是北方政治中心的坚固大城,对任何有野心的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诱惑和威胁,只要它还在一天,就可能冒出下一个造反的,为了把这后患彻底拔掉,杨坚下了一道中国历史上最绝情的命令。
他下令,把邺城里所有的居民,不管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全部强制搬到南边的安阳城去,等城里空了,一把大火,把这座经营了快四百年,经历六个朝代的宏伟都城,烧得一干二净,为了做得更绝,火烧完后,他还下令“平荡耕垦”,就是把烧毁的废墟全推平,再引漳河水来淹,把残砖烂瓦都变成淤泥,最后把地分给农民去种,一座曾经世界顶级的都市,就这么被人为地从地上给抹掉了。
![]()
从那以后,地图上就再也没有邺城了,曾经车来车往的大街,变成了田埂交错的农田,曾经高高耸立的宫殿,变成了埋在地下的碎瓦片,只有那三座高大的土台子,因为实在太大了没法彻底推平,孤零零地立在旷野上,像三座巨大的坟,不说话,却好像在说着过去的一切,唐朝诗人杜牧路过这儿,写下了那首有名的《铜雀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里的铜雀台,早没了当年的歌舞,只剩下无边的冷清。
时间一晃,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邺城故地,是河北邯郸临漳县下的一个乡镇,叫邺城镇,当人们站在这片看着普普通通的华北平原上,脚底下踩着的,就是那座消失了的都城,考古学家们在这儿挖了几十年,一点点揭开了邺城的神秘面纱,他们找到了宏伟的宫城朱明门遗址,发现了长达七公里的中轴线,甚至挖出了规模巨大的佛寺塔基和几千件佛像,这些冰冷的文物,都在默默地证明着那段被埋起来的历史。
![]()
一座曾经能跟长安、洛阳掰手腕的千年古都,最后落得个“只剩乡镇”的下场,怎么能不让人觉得可惜,它的毁灭,不是因为天灾,也不是因为打仗不小心烧了,而是一道决绝的政治命令,这种彻底的,有计划的抹除,让邺城的悲剧显得格外刺眼。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权力的冰冷,也照出了历史的无情,我们今天再回头看那片睡在庄稼地下的遗址时,心里除了对当年辉煌的想象,更多的是对文明原来如此脆弱的深深感慨。
参考文献: 朱岩石. (2009). 邺城考古的重大发现与初步认识. 考古, (7), 59-7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12). 邺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科学出版社. 田余庆. (2004). 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