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房子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从过去“一房难求”的抢房热潮,到如今市场的冷静调整,房地产行业的转变速度远超预期。近期上海楼市推出的房产税减免政策,让不少购房者看到实惠——符合条件的首套房可暂免房产税,二套房也能享受人均60平的免税扣除,这无疑为市场注入一丝暖意,但面对2026年的房价变局,更多人仍充满迷茫。
![]()
当下楼市的真实面貌,藏在一组组现实变化。住房供给早已告别短缺时代,全国现有住房总量达6亿栋,即便按每栋居住5人计算,可容纳人口规模也远超当前实际需求,供过于求的态势日益凸显。人口结构的悄然转变,更让市场需求承压:2023年新生人口仅902万,较2016年大幅减少,老龄化加剧叠加年轻人购房观念转变,“非买不可”的刚需群体持续收缩。与此同时,房价与收入的差距依然明显,一二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三四线城市缺乏产业支撑,房价稳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手房市场同样不容乐观,百城二手住宅价格已连续41个月环比下跌,虽然下滑速度有所放缓,但市场分化的鸿沟正在不断拉大。
![]()
在行业还处于繁荣期时,王健林就曾对房地产的发展边界给出过独到判断,如今这些预判正逐步落地。他认为,房地产行业不存在“永远的繁荣”,全球范围内鲜有地区能维持超过50年的兴旺态势,多数行业发展20年便会进入饱和阶段,这也是他当年果断剥离房产重资产、转型轻运营的关键原因。具体来看,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此前部分房企盲目高负债扩张留下的“后遗症”,需要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化解,靠规模取胜的时代已彻底过去;行业洗牌正在加速,高负债、低口碑的房企将逐步被市场淘汰,未来竞争的核心会转向房屋品质、物业服务等硬实力,取消公摊、推行现房销售等符合民生需求的措施,有望在市场倒逼下逐步落地;对于楼市“软着陆”,他保持乐观,从降息降首付到税费减免,再到老旧小区改造提速,一系列稳市场政策持续发力,正为行业平稳过渡保驾护航。
![]()
面对楼市的深刻变革,普通人无需过度焦虑,做好这三点应对更关键。一是及时清理“劣质资产”,房龄超20年的高层老楼,不仅居住舒适度低、维护成本高,还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未来转手难度会越来越大,建议尽早处置;二是优先布局优质房产,低密度洋房、多层住宅凭借舒适的居住体验、较低的持有成本,再加上优质物业加持,未来更受市场欢迎,保值能力也更强;三是精准选择城市板块,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有持续的人口流入和产业支撑,房产仍有长期价值,而那些人口持续外流、经济发展乏力的三四线城市,多余房产建议及时置换到核心城市,避免资产缩水。
![]()
楼市调整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必然过程,既藏着风险,也孕育着机遇。无论是计划买房还是卖房,都要抛开过去“买房必升值”的固有认知,结合自身需求和市场趋势理性决策。唯有找准方向、提前布局,才能在行业变革中守住财富,找到适合自己的居住与资产配置方案。
你们对卖房买房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