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这里冷冷清清,
现在成了大家争相打卡的地方!”
站在崭新的春晓桥下空间里
居民们语气里满是欣喜
11月16日上午,“春晓桥下体育公园”启用。这个占地13140平方米的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工程,让象山湾疏港高速桥下的“消极空间”彻底蜕变,成为集运动健身、文化体验、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全民幸福空间。
![]()
春晓桥下体育公园入口
“我们要让每一寸空间都发挥最大价值!”
春晓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指着各个分区,如数家珍地介绍这场“空间魔法”的奥秘。
“桥下空间改造破解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停车。”
在西侧整齐划一的停车区前,工作人员介绍:“以前车辆挤在居民家门口的小路上,经常造成拥堵。现在我们在桥下西侧区域划定了标准化停车位,缓解了社区‘停车一位难求’的问题。”
![]()
篮球场
东侧运动区更是热闹非凡,篮球场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刚搬到春晓的黄楷钧正和朋友们挥汗如雨:“太棒了!家门口就有场地,超赞!”
据悉,运动区内,2个篮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的配置满足竞技需求,分区明确的健身场地让老人、儿童、中青年各得其乐。彩色沥青铺设的慢行步道,宛如一条灵动的魔法丝带,一头连着社区烟火,一头连着交通道路,也串起了居民的幸福日常。
![]()
足球场
这场“空间魔法”最亮眼的一笔,是为桥下空间注入了鲜活的文化灵魂。
在桥下中央区域,一座可配备专业音响的演出舞台已经准备就绪,静待好戏开场。“现在这儿就是咱们的休闲文化广场!一到晚上,阿姨们踩着节拍跳广场舞、舞剑、打太极,可有意思了!”居民王彩娇兴奋地描述着夜间的热闹场景。
![]()
“咸昶戏灯”文化展示区
紧邻舞台的“咸昶戏灯”文化展示区,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融入空间,让传统艺术在桥下重焕生机。
春晓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定期举办‘戏灯体验日’,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在代代相传中永葆生机。”
看一场传统戏灯表演、参与一次手工体验、听一场民俗讲座,桥下空间正成为传承地方文脉、拉近邻里距离的“文化客厅”。
真正的魔法,还藏在打动人心的细节里。针对桥下空间光照不足、噪音较大的先天缺陷,设计团队下足了“绣花功夫”:
高亮度 LED 射灯铺洒下柔和光线,模拟自然光的通透感,让每个角落都明亮温馨;
八角金盘、二月兰等耐阴植物郁郁葱葱,织就一片“桥下小森林”,既美化环境,又有效隔绝了高速车流的噪音;
全覆盖的监控摄像头、醒目的反光标识、牢固的防护网,每一处细节都筑牢安全防线,让居民安心无忧。
正在儿童活动区旁照看孩子的刘女士笑着说:“场地干净整洁,安全措施到位,孩子在那边玩耍,我在这里健身,能随时看到他。这种贴心的设计,真的太暖了!”
![]()
此外,空间内还设置了多组休息长椅、遮阳棚,方便居民随时歇脚;步道旁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保持环境整洁。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让桥下空间不仅美观实用,更满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从“闲置角落”到“幸福空间”,春晓桥下体育公园的蜕变,不仅是一场惊艳的空间魔法,更是城市治理智慧的生动实践。
![]()
“我们打造的不是单一场地,而是一体化的民生空间,既满足居民‘动起来’的健身需求,更滋养‘乐起来’的精神追求。”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工程负责人介绍,“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空间活化魔法,让更多‘灰色地带’变身‘民生亮点’,为居民美好生活赋能,为春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丨记者 黄可馨 罗博文 通讯员 阮筱
编辑、一审丨郑凯元 二审丨王昱啸 三审丨刘姗
责编丨沈焰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