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罗雅静
当刷脸解锁的光影掠过屏幕,当智能手表的久坐提醒轻震腕间,一个由传感器构筑的“无形感知世界”已深度嵌入现代生活。而在中原腹地郑州,这座城市正以“中国智能传感谷”为锚点,连续六届举办传感器大会,从产业“黑马”蜕变为全球传感器赛道的关键参与者,重塑着千亿级产业的全球格局。
![]()
【1】一条奔涌的“数字黄河”
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是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神经末梢”。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929.7亿美元,2021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6.3%。国内方面,传感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达3644.7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比重近40%,三年复合增长率17.9%,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球。
烟雾报警器、酒精检测仪、上下班打卡的签到机……日常生活里,传感器让日用品有了“触觉”“嗅觉”“知觉”,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成为全球产业版图中名副其实的“黄金赛道”。
更关键的是,融合AI算法的现代传感器已实现从“感知数据”到“智能决策”的跨越——不再是简单的信号采集,而是通过数据建模与智能分析,在各领域构建起全新应用生态,推动着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深度变革。
【2】郑州的“传感之道”
在这场全球产业浪潮中,郑州高新区正以“企业集聚、链条完整、创新引领”的生态优势占据核心位置。
作为省、市、区重点规划的首个智能传感产业落地项目,位于郑州高新区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在“一谷多点”的产业布局下,重点打造环境监测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重点建设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产业集群,以政府产业规划为引领,行业用户需求为目标,聚焦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能家居、农业、气象和医疗卫生等应用项目。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郑州正让“感知”技术真正解决民生与产业的真问题。在智慧城市领域,驰诚电气的智能传感器为地下管廊装上“眼睛”和“鼻子”,24小时监测燃气泄漏等风险,一旦超标便立即触发报警并上传云平台,成为守护城市“生命线”的“哨兵”。
作为“中国智能传感谷”的核心承载区,这里已汇聚超300家传感器相关企业,构建起覆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等多门类的完整产业链,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凭借这般实力,郑州高新区在“十大传感器产业园区”评选中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连续六届传感器大会的举办,更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累计吸引91个签约项目,协议总金额超790亿元。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郑州的传感器产业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版图。当这里产出的传感器守护着城市管网的安全、保障着药品生产的精准、支撑着智能汽车的前行,这座中原城市已不再只是产业赛道的参与者,更成为全球传感器产业的新增长极。在这条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未来”的赛道上,郑州正以更强的产业韧性、更优的创新生态,书写着中国传感器产业的“中原答卷”。
编辑:张邓乾
二审:白 松
三审:池里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