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妖风刮过,吹起了无数人的眼珠子,也吹来了“战略忽悠局局长”的名号。
这可不是什么武侠小说里的山寨头目,而是一位上了央视,进了国人视野的军事专家——张召忠。
说起他,大家脑子里立马就有了画面:海带缠潜艇?
雾霾能防激光?
还有那些预测,时而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时而又像是跟大众对着干,简直成了“反向指标”的代言人。
可这位曾经在荧屏上侃侃而谈的少将,怎么就一步步挪到了网上,成了大伙儿口里的“局座”,还这么多年一直火着?
这里头,不光有赶上了时代的机遇,也有他自己琢磨出来的门道,更是把当时咱们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小心翼翼走每一步的路数,给露了个底。
想当年,张召忠还是个在电视上不时露面的海军少将,在国防大学里也是位有头有脸的教授。
![]()
那时候,电视是信息的主流,国内的军事家底对外头知道得不多,外面世界又是风云变幻,不少老百姓就想知道咱们国家到底有多硬,世界是个啥情况。
这时候,他那些军事知识、战略分析往电视上一播,可就把大家的胃口吊足了。
他不是那种只会说“我们很强大”的专家。
他当年就说过,美国的国防预算那是天文数字,航母好几十艘,还有那些战略潜艇、第五代战机,咱们哪哪儿都差着点儿。
比如,说歼-20吧,他当时给比成“歼-10的改进款”(后来才知道,这小子比那厉害多了),还有那094型潜艇,让人家老外笑话是“水下拖拉机”。
他这么直接说差距,一方面是提醒自家兄弟“居安思危”,别睡着了;另一方面,谁知道是不是也想演一出“战略示弱”,给别人一种咱们没那么强的感觉,好让国家能偷偷发育,争取点宝贵的时间。
可这人的嘴,就像六月的天気,说变就变。
他不是每次都掐算得那么准。
![]()
就说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他当初就说了,美军肯定要陷进“人民战争”的泥潭里,结果呢?
人家闪电般就拿下了巴格达。
还有2011年的利比亚,他对卡扎菲政权的民心向背判断,也跟后来那政权说垮就垮、领导人遇害的事实,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这些“不靠谱”的预测,慢慢给他攒了“反向指标”这个响当当的名号,搞得不少听他评论的,心里都多了个“反着来”的乐趣。
但怪就怪在这儿,就算他“翻车”的时候,说的话还是能让大伙儿议论个没完。
有人是真的想多了解点军事技术和战略那点事儿,也有不少人就是喜欢看这种“不太靠谱”的专家,觉得有意思。
他以前说过中国造不出大船,结果没几年国产航母就下水了;他也提前说过特朗普会当选,也预言了美军在阿富汗会灰溜溜地撤。
这些看着“说不准”但又“偶尔猜对”的本事,就这么围成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话语圈子。
网络浪潮里的“局座”:从玩梗到“宝藏男孩”
![]()
互联网这东西,就像一股洪流,把张召忠的声音从电视机那个小框框里,一下子解放了出来。
他那些听起来有点天马行空的说法,比如“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立刻就成了段子手们的宝贝,到处都是梗。
一开始,大家伙儿都是带着点逗乐、开玩笑的心思,把这位本来挺严肃的军事专家,弄成了一个有点“可爱”的形象。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忽悠”、“反向指标”这些说法,张召忠他老人家愣是一点没生气,也没躲着。
反而,他用一种挺敞亮,甚至可以说是积极的姿态,直接迎了上去。
直播的时候,他会主动回应“陨石砸航母”的梗,或者用他特有的那种“航母派头”来讲讲军事道理。
这种“不生气,还愿意跟你一块玩”的态度,一下子就拉近了他跟年轻一代的距离。
在B站,他被奉为“宝藏男孩”,那些正经的军事分析,跟网友们天马行空的二次创作,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
他说话用大白话,时不时还能把国际大事、军事热点往里头一扯,就这么给大伙儿讲军事。
他也不避讳过去那些争议,反而把它们当成了吸引眼球的“流量密码”。
你看,他从一个电视上的老派专家,一下子就变成了能跟这个时代对着唠、跟网民一块儿玩的“自媒体人”。
他不再只是单方面地往外传信息,更像是跟观众们一起,慢慢垒砌起大家对军事和战略的集体记忆和想法。
这一下,他的粉丝群可就大了,不光是以前那些军事迷,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
从“海带缠潜艇”的笑话,到“战略忽悠”的标签,再到如今被亲切地喊“局座”,拥趸无数,张召忠每一次公众形象的变脸,都跟着传播的工具变了,大伙儿的心思也跟着转了。
张召忠这股劲儿,为啥能这么持续地火下去?
这里头,其实是好几股力量拧在一起,才有了这番景象。
![]()
首先,得说说他那“战略心思”和对“信息差”的运用。
他的话,有时候确实没说准,这个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
但想想他早些年那些话,比如故意“贬低”一下中国实力,或者“夸大”一下外部威胁(其实是点出来咱们某些地方还不够强),在那个信息不透明的年代,说不定就是给对手设了个小圈套,制造点信息盲区,让咱们的军队能趁着没人注意,安安静静地发展。
就拿他说的歼-20是“歼-10改”那事儿,就算最后证明不靠谱,可在当时,保不齐就让美国佬觉得,这中国人搞五代机没那么快,甚至催促他们早早关掉了F-22的生产线。
等到他退下来,还在网上活跃,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军事,一方面满足了大家伙儿日益增长的国防好奇心,另一方面,他这么一说,可能也间接地影响了大众对国家实力的看法和对未来战略方向的感知。
再说,他那硬邦邦的专业底子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可不是盖的。
张召忠不是那种坐在电脑前瞎吆喝的“键盘侠”。
他当年是北大阿拉伯语专业的,毕业后还当翻译,跟着去了两伊战争前线,亲眼看过,这眼界就跟别人不一样。
后来回国,又在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国防大学这些重要部门待过,军事理论、装备发展这些门道,他摸得门儿清。
![]()
海军少将的头衔,带过博士生的经历,这些都让他说话,有官方认可的分量,让人觉得不是空穴来风。
这种“硬核”的出身,就算后来吵吵嚷嚷的,也没人能彻底否定他的专业性。
还有,他那些预测,有准的也有不准的,反而制造了不少话题。
历史这玩意儿,说不清是碰巧,还是注定的。
张召忠有些关键的判断,像是特朗普上台,还有美国在阿富汗的仓皇撤退,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他的某些看法。
这就让“反向指标”这个标签,多了点“大智若愚”的解读空间。
大家伙儿关注他,一半是真心希望国家军事能越来越强,另一半,也是享受这种“猜谜”的乐趣——猜猜“局座”这次又能说出点啥新奇的,最后结果又是啥样。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是吸引人、留住人的好办法。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他那颗拥抱时代、与时俱进的心。
![]()
在现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比火箭还快的年代,一个老派的专家形象,要想长久吸引人,真不容易。
张召忠就选了条不一样的路,他主动拥抱互联网,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
他有时候自嘲自己像个“农村老头”,那种坦诚,打破了官方论述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一个活生生、愿意倾听和交流的公众人物。
都这把年纪了(2024年算来已过古稀之年),还在活跃在社交媒体前沿,跟年轻人打成一片,这种“跨代际”的连接,是他能一直火下去的重要原因。
张召忠能火成这样,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也挺有意思。
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评论员个人的故事,更像是中国从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走向强盛时期,在怎么跟世界打交道、信息怎么传、老百姓怎么看这些方面的一个缩影。
他被大家戏称的“战略忽悠”,或许是对他说话方式的一种玩笑式的概括。
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国家跟外面打交道的过程中,怎么利用“信息差”,怎么在“认知战”里头玩点小花样,这些都挺有讲究的。
![]()
他的一言一行,赶上了中国军事装备一天一个样、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的这个大背景,你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他。
他算是见证了中国军队这些年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算个“意见领袖”。
在引导大家怎么看国家实力、怎么激发爱国热情,甚至有时候,在给外部世界制造一些认知上的“迷雾”方面,他都扮演了个独特的角色。
从当年电视屏幕上那个一丝不苟的专家,到现在网络上的“宝藏男孩”,张召忠的路子,证明了在新媒体时代,一个有真本事的人,如果能抓住时代的脉搏,用开放的心态跟大伙儿交流,就算身上带着点争议,也能变成一个长久被记住的文化符号。
他的故事,就是关于信息怎么传、人怎么看战略、以及一个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价值的故事。
就这么着,海带依然在海里游,雾霾也还在时不时地来。
而那几艘国产航母,已经稳稳地停靠在港口,等待着更辽阔的海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