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诺这几天都在直播,表达,连线,也带货。
这阶段,她和一土的事情在互联网沸沸扬扬。本想写些什么,面对满屏纷扰,想想还是算了。
机缘巧合,今天进了她的直播间,还跟她连了线。
![]()
直播间里粉丝多,她也很松弛,真实。说着说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其中的辛酸苦辣,非经历者不能体会。
网络如一条湍急的河,泥沙俱下,众声喧哗。
一些人是真傻,不表达观点,只喷射情绪。好像扔进茅坑的炮仗,又好像装满的垃圾车,随时倾倒。
让人感到沮丧,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但不需要计较。真有传说中的“三季人”,没有看过世界,把自己的方寸之地当做全世界。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亿网民中7.3亿人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实际上,某些人是可怜的,物质贫乏,精神更是瘠薄。他们有着100年前鲁迅批判的那种国民劣根性。自私、残酷,对待比自己狠的人,软如绵羊;而比自己弱的,则凶如豺狼。
还有些人是真坏。为了某方利益或某种目的,躲在阴暗的角落,罗织罪名,带节奏,泼脏水,混淆是非,其心可诛。
这种人,每个时代都有。强如苏轼,也被他们逼至绝境,差点不见天日。
话说回来,戾气重、环境差,源自每个人的起心动念。
也恰恰证明了教育的必要,以及李一诺们所做事情的意义。
魔鬼和天使共存于人心。教育无法消灭魔鬼,却能让天使跳舞,让魔鬼睡觉。
某种意义上说,一诺的“爆雷”不是坏事。
它让办学者清醒,办学不能仅凭一腔情怀、满腹经纶,更需要经历市场的残酷洗礼,还要防范各类宵小和潜规则。
创新学校前辈、日日新的大车校长躬耕多年,拥趸无数,依然遭遇过断电断水、限期搬离的困境。
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部门容不下这类创新学校?
![]()
也有很多人关心:一诺还能办下去吗?一诺还能存活多久?
什么算“长久”?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历史长河里,千秋万代也是一瞬间;妄想从“始皇”传到万世的,名号比耻辱柱烂得还快。
什么叫“短暂”?流星虽只一瞬,却照亮了人间。一刹那的花火,却可能在人类文明星空里永恒闪耀。
做教育,要有初恋般的激情和宗教般的信仰。
能够面壁十年,不惜以身饲虎,虽九死而犹未悔。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百般试炼。
这一次,也许是上天安排的一次考验,对初心的叩问。
李一诺这个斜杠青年,撞进教育赛道9年了。詹大年38岁离开体制,而我48岁走向丽江。她今年48岁,本命年,也许人生新章要开启了。
我相信这是一个机会。正如詹大年所说,一土期中“爆雷”,反而给了学校和家长思考和调整的契机。
即使难以逆转,一土化作了满天星,未必不是一种幸运。
教育的核心在于生命。理解生命,拓宽生命,成全生命。
认识生命的卑微、脆弱和逼仄,成全生命的强大、坚忍和可能。
用生命影响生命,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生命方式”。
汪曾祺说过,人要调动生命精华倾力一搏,如干将莫邪般把自己炼进剑里,这才叫活着。
真正的教育者更应如此,好比干将莫邪铸剑,把整个身心投入进去,付之一炬,人剑合一。
又并非一味刚猛,亦需水的灵动。陈行甲辞职后写了本书叫《在峡江的转弯处》,表达了人生重大转折的哲思。
每个人的生命之流都有必经的弯道:转这个弯,惊心动魄的断舍;转过了弯,荡气回肠的辽阔。
![]()
生在这个时代,是理想主义者的不幸,也是他们的幸运。
不幸要被资本侵蚀,被欲望拉扯,被诱惑考验。
幸运在于,他们也始终被看到,被呵护和默默托举。
为获得现金流支持,李一诺直播带货了。数万人为她下单,刷礼物。
据她说,这几天拒绝了近百万的无偿馈赠。
我相信的。“为民众抱薪者,不使其冻馁于风雪”,民众纵然无力做到更多,但绝不吝于伸出援手。
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善良,永远不会泯灭。越是朴素的背景,越显得珍贵夺目。
李一诺需要这道光,正如她的追随者,也把她视为一道光。
![]()
在最绝望的时候,希望永远不灭。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打开,灾厄遍布人间,依然有希望留在盒底。
生活的真相就是:允许一切发生。即使坍塌,被废墟砸得痛不欲生,还能重新寻找新的地基。
事实上,理想不灭,火种犹存,美好的东西不会消失。
李希贵校长说过:只要你一切为了学生,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愿以此,与李一诺及同路人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