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鼓轩 记者 杜雪迎)11月17日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沈苇带着历时二十年打磨的新作《亚洲腹地:111个词》做客南京鼓楼,与现场读者畅谈新疆的诗意与深邃,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
“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主题活动,每月邀请文学大家走进南京鼓楼,以书为媒,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作为系列活动的第11期,本期活动邀请了拥有三十年新疆生活积淀的著名作家沈苇,走进与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交流共建的宁海路街道宁海会客厅。他带来的《亚洲腹地:111个词》是2005年初版《新疆词典》的20周年纪念版,以全新书名与更丰富的内容重磅回归,既是对岁月沉淀的敬意,更是对新疆这片土地的深情回望。
![]()
虽已离开新疆多年,但沈苇的心中始终充满对那片土地的怀念与眷恋。这本让读者翘首以盼的新作,藏着解读新疆的111种方式。全书以111个词条为经纬,按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像一部真正的“词典”,涵盖新疆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民族风情、动植物等多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它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将随笔、散文诗、童话、微型小说、田野调查等十余种文体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词典体写作”。书中既有《塔里木》词条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壮阔体验,也有对亚洲腹地“表面荒凉、骨子里灿烂”的精神地理发掘,也实现了超越地域的创作追求。
![]()
沈苇的分享,让现场读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在互动环节,不少人主动举手朗读书中的诗歌片段,真挚诵读搭配动人的文字,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围绕书中词条畅所欲言,话题从丝路文明的脉络延伸到新疆的多元魅力,从跨文体写作的实验探索深入到文学的本质内核,交流既热烈又通透。沈苇不仅用通俗鲜活的表达阐述了“混血写作”与“超文本创作”等独特理念,更袒露了自己与新疆三十年羁绊的深厚情感。
不少读者直言,这场分享会让他们收获满满。市民刘先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对新疆有了超越地理符号的立体认识,新疆不再是遥远的风景,而是有温度、有深度、有烟火气的精神家园,回去后他还要继续细细品读这部跨文体力作。“新疆是我向往的远方,有机会我一定要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