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美国的军事智库总是自信满满地吹嘘,美军在全球无敌,航母战斗群横扫五洋,尤其在台海方向,更是坚信只要星条旗一展,便能“震慑”一切挑战。然而,风向似乎悄然改变。
![]()
2024年8月,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突然发布一份令全球战略圈震惊的报告,竟罕见地承认:中国军队在台海冲突中极有可能击败美军!
一向傲慢的美国战略界,为什么突然低头?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令他们不安的真相?这个世界格局正在改变,而他们终于知道怕了吗?
![]()
风云变幻,山雨欲来
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政治光谱中,那些星罗棋布、多如牛毛的智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们并非简单的学术研究机构,而是被誉为行政、立法、司法和媒体之外的“第五种权力”。
这些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人脉网络,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影响国会议程,引导社会舆论,甚至为政府轮替储备和输送人才。
![]()
无论是民主党的布鲁金斯学会,还是共和党色彩浓厚的传统基金会,都曾在华盛顿的权力走廊里呼风唤雨。
随着2024年那场喧嚣的选举尘埃落定,特朗普重返白宫,一股名为“美国优先”的政治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了整个华盛顿,智库界也未能幸免,经历了一场剧烈的结构性重塑。
![]()
特朗普对于那些传统的、标榜中立客观的建制派智库充满了不信任,认为它们是“华盛顿沼泽”的一部分,代表着腐朽的旧势力。于是,一场针对传统智库的“清洗”开始了。
从2025年3月起,一些曾经声名显赫的机构,如由国会创建并资助的美国和平研究所,以及具有半官方背景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突然遭遇了灭顶之灾。
![]()
它们的员工被成批解雇,预算被大幅度削减,机构运作陷入了实际上的停摆。
特朗普政府甚至直接关闭了与这些机构的交流渠道,国防部在7月下旬更是发布了一纸措辞严厉的指令,明确禁止其官员参与布鲁金斯学会等老牌智库举办的任何活动。
![]()
与此同时,一批信奉“MAGA”运动、坚决拥护特朗普政策的新兴保守派智库,则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占据了权力的中心。
传统基金会、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等机构,凭借其对特朗普的绝对忠诚,迅速成为新政府的“御用智囊”。
![]()
传统基金会甚至开发了一个名为“2025计划”的人才数据库,这个被外界戏称为“右翼版领英”的系统,专门筛选那些“忠诚于特朗普和保守派议程”的人才,为新政府的各个关键岗位输送“自己人”,彻底杜绝了任何“杂音”的出现。
这些新兴智库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为“美国优先”的对外政策提供理论支撑,而它们不约而同地将矛头对准了中国。
![]()
它们通过发布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报告和举办各种研讨会,将我国刻意塑造为“系统性挑战”和“最大战略竞争对手”。
它们炮制出诸如“债务陷阱外交”、“数字威权主义”等新词汇,并由其学者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在美国主流舆论场上大肆散布对我国的不实指控。
哈德逊研究所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所谓的“中国中心”,聘请了一批臭名昭著的反华政客担任负责人,其核心工作就是系统性地污名化我国,其行为已经完全脱离了学术研究的范畴,沦为了纯粹的政治打手。
![]()
正是在这样一种极度撕裂和政治化的氛围中,一些相对务实、尚未被完全“MAGA化”的传统智库,开始发出一些与主流论调不尽相同的声音。外交关系协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这个成立于1921年的老牌智库,成员多为美国政商学界的精英人士,长期以来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尽管其总体立场依然是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但其研究方法相对严谨,并不完全被短期的政治狂热所左右。
他们看到,当新兴智库忙于制造反华舆论、为激进政策摇旗呐喊时,美国自身却在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节节败退。
这场战争,就是科技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在2024年11月发表于《外交》杂志的文章,就发出了这样的警示。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华盛顿对我国发动的科技战,其结果是“适得其反”。
![]()
纸老虎终究是纸老虎
当华盛顿的政客们还在为如何更有效地遏制我国而争论不休时,一份来自外交关系协会的报告,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2024年8月的美国战略界激起了千层浪。
这份报告的结论石破天惊,与以往所有美军必胜的论调截然不同,它直截了当地指出: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我国军队不仅有能力与美军抗衡,而且很可能取得胜利。
![]()
这份报告之所以引发巨大震动,关键在于它摒弃了以往兵棋推演中常见的“美军滤镜”,没有再一味地强调美军所谓的技术优势和盟友网络,而是将焦点完全放在了冷冰冰的实战逻辑上。
![]()
首先,报告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一个最朴素却也最致命的道理——地理。
台海,对于我国而言是近在咫尺的内水,对于美军而言却是万里之外的远洋。
这种地理上的亲疏远近,直接决定了双方在战争中的反应速度和持续作战能力。
![]()
报告详细梳理了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指出其主要基地分布在从日本、韩国到关岛、夏威夷的广阔区域。
一旦台海有事,美军需要跨越漫长的太平洋进行兵力投送和后勤补给。
这条长达数千公里的补给线,在和平时期是美国全球存在的象征,但在战时,它将成为一条极易被切断的脆弱生命线。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本土优势。报告强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规模最庞大的常规导弹体系。
这些导弹系统,无论是陆基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还是空基、海基的各型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无死角的火力打击网络。
![]()
这个网络足以覆盖从我国大陆沿岸延伸至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的广阔海域。
台海海峡本身宽度有限,平均仅180公里,对于现代化的打击武器而言,这几乎相当于一个触手可及的靶场。
报告的模拟推演显示,当美军的航母战斗群试图靠近台海介入冲突时,它们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我国岸基火力,特别是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
![]()
这些被誉为“航母杀手”的武器,以其极高的飞行速度和无法预测的弹道,对现有的航母防御系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报告用冰冷的数据指出,在饱和式攻击面前,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也难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其损失率将高到美军无法承受的地步。
![]()
除了地理和火力优势,时间因素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报告将推演的背景设定在2030年前后。届时,我国的军事现代化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发展,我军在信息化、智能化作战方面的能力将更加成熟。
从“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到各类先进的预警机、侦察卫星和无人作战平台,我军已经构建起一套独立自主、高效运转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体系。
![]()
这意味着,在冲突爆发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我军就能依托这套体系,迅速完成战场感知、情报融合、指挥决策和火力打击的全过程。
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军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大规模兵力的集结和部署,而美军即使是从最近的关岛基地出动,也需要花费数天时间才能抵达战区。这宝贵的“时间差”,足以让战局的走向发生根本性的倾斜。
![]()
更让美国战略界感到不安的是,报告还触及了那个最敏感、最危险的话题——核升级。
报告假设,在常规冲突中,如果美军遭受重大损失,其国内要求动用战术核武器进行报复的压力可能会急剧升高。报告清醒地指出,这条路是一条通向共同毁灭的绝路。
我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同时也拥有可靠的核反击能力。
![]()
一旦美国跨过核门槛,必将招致我国坚决的核报复。在那种极端情况下,冲突将彻底失控,所谓的胜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谁也别想好过,整个世界都将被拖入核战争的深渊。
这种对最坏情况的冷静分析,实际上是对那些叫嚣“有限核战争”的美国狂热分子的当头棒喝。
![]()
潮起潮落,回归现实
报告发布之后,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一方面,以特朗普政府为核心的“美国优先”派及其附庸的新兴保守派智库,对此报告嗤之以鼻,甚至将其攻击为“失败主义”和“通敌言论”。
他们继续加大力度渲染“中国威胁论”,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和政治影响力,将报告的结论歪曲为“为敌人张目”,并以此为借口,要求国会批准更为庞大的国防预算,采购更多华而不实的武器装备。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如果打不赢,那就投入更多的钱,直到能打赢为止。
![]()
另一方面,军方、情报界以及一部分传统的战略分析人士,则无法对报告的结论等闲视之。
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在公开场合依然要保持政治正确,强调美军的强大与自信,但在内部的评估和闭门会议中,却不得不严肃对待报告所揭示的每一个细节。
![]()
他们逐渐认识到,在台海这样的高风险区域与我国进行正面硬碰硬的军事对抗,成本极高且胜算不大。
于是,诸如“分布式杀伤”、“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新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兵力化整为零,分散部署在广阔的西太平洋岛屿上,以提高生存能力,避免将所有鸡蛋都放在航母战斗群这一个篮子里。
![]()
而对于报告的作者们,以及像甘思德这样敢于直言的学者来说,他们的结局则充满了复杂性。
在特朗普主导的“忠诚高于一切”的政治环境下,他们的理性声音被视为异端。
随着“MAGA”势力对智库界的全面渗透和改造,这些学者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
他们可能会被边缘化,失去政府项目和资助,其研究成果也很难再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在那个“神魔乱舞”的时代,讲真话需要巨大的勇气,也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是他们的观点并不会就此消失。它们如同埋在土里的种子,在政治气候适宜的时候,总会重新发芽。
参考资料:“美国优先”的风暴,已经卷到了智库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