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后,大部分钓友认为鱼会躲进深水,而大部分水域往往是越远离岸边越深,于是大家的鱼竿就越用越长~
5.4米变成了小短竿,6.3米只是刚凑合,钓鱼人多的地方,大家想的都是一寸长一寸强,7.2、8.1米这类原本是守大鱼的鱼竿,如今却用来钓鲫鱼了,有一种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地方确实需要长竿,因为从鱼获上就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区别,我想说的只是不要随意跟风,长竿和爆护划不上等号!
![]()
冬季钓鲫鱼的选竿原则
原则就是能用短竿就别用长竿,理由也简单,短竿抛投方便、舒适、落点又准,长竿抛投困难,钓起来累,而且很容易东一竿西一竿,把鱼钓的很分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冬季鱼活性低,我们常规的思路是小钩细线小漂,要做到这点,显然也是短竿更有优势。毕竟长竿要考虑到抛投,不可能用很小的浮漂,而浮漂一旦大了又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大漂配小钩,调钓很不方便,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不好把控,这一点就不展开说了,否则没完没了。
所以咱们能用短竿尽量用短竿,只有短竿鱼获不好,才换长竿,但也不是一下子从3.6米换到7.2米,要一点点换长,去测试鱼口。
一次作钓,肯定是很难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多次垂钓,摸清楚该水域的鱼情,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鱼竿尺寸。当然了,咱们可以和钓友交流,观察鱼获比较好的那几位钓友,以作参考,这也算一种捷径了。
![]()
冬季钓鲫鱼起步要用多长的竿子,和环境有关
鱼竿的尺寸很多,3.6米不算最短,下面还有3米、2.7米,钓友们肯定会问我们起步该用多长呢?总不可能每次都从最短的2.7米开始试吧?
完全陌生的水域最好还是和当地钓友交流,这是最靠谱的,如果没有钓友或者其他人也是不熟悉鱼情,那我们就需要根据环境来判断。
有3点是比较重要的:
1、水域面积。小水面如小野塘、小河道鱼竿27、3.6米开始没啥问题,而大水面如大江大河大水库,鱼竿稍微可以长一点,4.5米或者5.4米开始钓。
2、水深及水色。水越浅、水越清澈,鱼竿需要长一点,反之水越深、水越浑浊,鱼竿就可以短。按照“优先使用短竿”的原则,所以碰到水浅但水浑的情况,我会先用短竿,碰到水深但水清澈的情况,同样选择短竿,只要看不到水底就行。
![]()
3、水草。本来这一点应该和上面的放一起说,因为相互之间都有影响,比如说水比较浅、比较清澈,但水草特别多,那咱们也可以用短竿钓近。
之所以单独拿出来,是因为它比较重要,老钓手都知道冬天钓鲫鱼主要还是找水草、找障碍,一条河里光秃秃,你能找到水草,哪怕只是零星一点,下面也有鱼,这时候选择鱼竿就很明确了,能钓到水草附近即可。
没什么水草的地方就在水草边下钩,水草很密集的地方,反而要钓稍微稀一点的位置,有句话叫“有草钓无草、无草找草钓”就是这个意思。
![]()
长竿的选择及用法
我自己的习惯是把4.5米以下的竿子划到短竿一类,4.5、5.4包括5.7米,属于中型尺寸,6.3米以上的就算长尺寸(每个人心里的标准不一样)。
对我来说5.4米及以下的鱼竿,用起来都比较顺手,操控也简单,但要是用6.3米以上的竿子来钓鲫鱼,那就有点讲究了。
首先鱼竿尽量选择轻一点、硬挺一点的,否则抛不准、钓着累,而且重的鱼竿手感不好,起竿不好把控力度,容易把鱼嘴拉破,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鲫鱼属于小体型鱼,理论上线组浮漂不宜过大,但长尺寸的竿子用太小的漂不好抛投,所以就要抛开小钩细线小漂的概念了,特别是浮漂,一味追求灵敏,可能适得其反。6.3米以上的鱼竿,浮漂吃铅量怎么也得3克以上,当然了,风平浪静的情况下、鱼竿又比较轻或者技术好,那另说。
鱼竿长钓着累,打频率不一定吃的消,所以我的习惯是用碎米+少量的饵料做底窝,不要一次性打下,制成干散饵,一杆一杆抽下去,抽完以后等半小时至一小时开钓,先用饵料,换蚯蚓。
天气特别冷、小鱼不怎么闹的话,直接用蚯蚓也是可以的,这样调漂更方便,用小跑铅就可以,或者用双铅钓法(具体可以参考昨天发布的文章)。
![]()
最后总结:冬天钓鲫鱼鱼竿确实会用的长一点,但这不代表所有地方用长竿都好,用长竿不是一定能钓到鱼,长竿钓不过短竿的情况也很多。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环境、鱼情来选择合适的装备,除非大家都有长竿并且都有不错的收获,这时候随主流是有用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