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前,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副局长瓦迪姆·斯基比茨基表示,俄罗斯也计划到2025年总计生产多达 7 万架天竺葵 - 2无人机。
![]()
同时乌克兰军方也称,俄罗斯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生产多达12万枚制导航空炸弹,其中包括500枚新型远程炸弹,而俄罗斯军队每天发射200至250枚滑翔炸弹。乌克兰国防部的数据显示,上个月的日均发射量约为170枚。
"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击落它们,但俄罗斯生产的这类航空炸弹和无人机数量巨大,"斯基比茨基补充道。
![]()
看得出来,乌克兰当局对俄罗斯“巨大的产能”表达了恐惧和忧虑,在他们眼中,年产7万架无人机的俄罗斯,已经让乌克兰难以接受。
![]()
然而,若将视线转向东方,便会发现这个令乌克兰焦虑的数字,在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面前,不过是寻常一景。
无需举全国之力,仅以中国内陆的两个城市为例:
河南省商丘市,一个在2024年被评为三线城市的小城,其无人机年产能便已达到5.8万架;
![]()
而湖北省的十堰市,这座四线小城,无人机年产能也达到了2万架。仅这两座城市的无人机年产量之和,就已超过俄罗斯举国之力设定的2025年目标。
![]()
这并非单纯的数量堆砌,其背后是中国无与伦比的完整工业产业链、高效的供应链组织能力以及澎湃的制造业动能。俄罗斯计划中“巨大的产能”,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常态产出映照下,顿时失去了其震慑光环。乌克兰情报官员所担忧的,是一个传统军事强国在战时的紧急动员;而他们尚未完全认知的,是一个世界级制造业大国在和平时期所蕴含的、足以重新定义现代战争后勤与装备规模的恐怖潜力。
![]()
为什么说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如今这么重要?因为其低成本且颠覆传统防御的特点,已经让其成为消耗战的关键支柱:
例如单价仅数百美元的FPV无人机,让成本高昂的传统防空系统陷入了“高炮打蚊子”式的成本陷阱。乌克兰在2025年6月的“蛛网”行动中,使用低成本无人机群袭击俄罗斯空军基地,据称实现了 1:390 的极高费效比,凸显了这种非对称战略的威力。
![]()
![]()
然而,这种非对称优势的维持,极度依赖于一个更深层次的、往往被忽视的因素:可持续的、规模化的工业产能。 这正是乌克兰方面最深层的焦虑所在。
斯基比茨基的担忧,不仅在于俄罗斯计划中的7万架年产量,更在于这背后所代表的、俄罗斯军工体系在战时状态下被强行激活的动员能力。然而,他将此视为一个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无人机,特别是低成本无人机,已经彻底改写了前线杀伤链的每一个环节。 它们不再是传统武器的补充,而是成为了战场的“神经末梢”和“肌肉纤维”。
![]()
这是不久之前,俄军在夜间动用了约430架无人机和18枚导弹造成的破坏
基辅数十座高层建筑被摧毁。阿塞拜疆大使馆被"伊斯坎德尔"导弹碎片击中受损。主要目标是基辅,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地区也遭到袭击。
![]()
第二天夜间,俄军又使用无人机袭击了敖德萨地区。袭击导致民用基础设施和一座能源设施受损,该能源设施起火。附近的一栋居民楼和车库屋顶也遭到破坏。救援人员迅速控制了火势。
![]()
乌克兰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俄罗斯前线源源不断的无人机蜂群,更是其背后一个正在加速转动的战争机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