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从各个媒体上都看到了医生被欠薪,医生下班去跑滴滴,去卖烧烤,也看到了医院方面发的一些关于**医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暂行办法等等,都在说明现在医院的日子不好过,大部分医院都是在负债运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医院以及医生都过得如此艰难。
下面是一些网络上比较具体的例子,以供参考:
以下是基于公开报道和行业报告整理的真实医院"过紧日子"典型案例,涵盖薪酬困境、成本管控、服务降级等多个维度,可作为标题创作的事实支撑:
- 贵州三甲医院"2000元绩效危机" 某西部三甲医院内科科室10名医生中,最高绩效仅3729元,最低1620元。因医院亏损5000万,医院通过拖延合同续签、暗示编外人员转岗社工(月薪2000-2500元)等方式变相裁员。
- 广西儿科医生"送外卖求生" 桂林某二级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江云,因降薪至月薪4000元(低于规培期水平),同时科室患儿量下降20%、医保支付缩水,选择台风天兼职送外卖。该科室半数医生已加入外卖队伍,包括副高职称人员。
- 河南"宇宙最大医院"预算锐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年预算收入218.45亿元,同比减少近6亿元。该院2021年总支出已达208亿元(医疗收入186亿),实际运营长期依赖财政补贴,现通过设备共享、耗材二次议价等措施压缩成本。
- 宁波医院"过期设备继续用" 宁波某三甲医院公开承认,儿科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已过期2-3年,但经评估仍继续使用。同时暂停高端设备采购,将预算重点转向偿还债务。
- 深圳三甲医院"绩效腰斩" 某深圳三甲医院实施薪酬改革后,主任医师最高月薪从2.5万降至1.6万,降幅达36%。急诊科医生月收入仅5600元(含50元/次的夜班费),部分医护选择离职或转行网约车司机。
- 河南焦作医院"砍掉非必要支出"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出台《过紧日子方案》,暂停人才引进、取消职工体检、压缩科研经费,将行政办公耗材预算削减40%,要求"一张纸双面用"。
- 福建医院"医保回款焦虑" 福建某三甲医院因医保直接结算政策,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至30天,但医院需垫付药款导致现金流断裂,被迫贷款支付集采药款,财务成本同比增加200%。
- 湖南医院"裁员风波" 湘雅二医院原院长黎志宏在预算会上强调"精简人力成本",随后医院合同制护士被要求"自愿离职",部分科室医护比从1:3降至1:5,引发集体抗议。
- 东北医院"三角债困局" 哈尔滨某三甲医院拖欠药商货款超8000万,药商停止配送导致部分药品断供。为维持运营,医院要求患者预存3倍药费,引发投诉潮。
以上案列从侧面说明导致医院负债运行,医护人员被欠薪的原因是多重。这是在经济寒冬下的困局,我们当地不仅医院负债前行,医护人员降薪(有些医院甚至几个月没发),裁员等,这是在改革?明年还要实行三明医改,三明这么好,有没有三明的医护人员出来发个声,你们真如李玲教授那样说的发这么多,医疗技术水平也在提升。网络上到处再讲三明医改的好,怎么当地的医护人员没有一个出来说说的。
医院是公益属性,但医务人员也是人,也要给他们最基本的保障啊,他们身后也是一家人。
国家改革的初心是好的,价值医疗,让每一分钱都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