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瑜“精确打击”赖清德,两岸小组成立,民进党终于破防了?
11月12日,韩国瑜针对赖清德的“道德绑架”发起反击,提出三点建议精准切中民进党的软肋:取消或冻结“台独”党纲、取消对大陆“境外敌对势力”的指控、承认“九二共识”并展开对话。这三点建议不仅是对赖清德指控的有力回应,更揭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核心问题。赖清德试图将沈伯洋遭大陆立案调查的责任推给韩国瑜,但韩国瑜的反击让问题回归本质: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沟通渠道中断,台湾在国际社会孤立无援。
![]()
韩国瑜的表态后,“两岸事务因应对策小组”的成立,将两岸议题推向高潮。根据2000年台湾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这个小组可以在立法机构层面展开实质性运作,其成员由各党派按照席次比例分配。国民党作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将在小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赖清德在两岸事务上的权威,也让民进党在舆论场上陷入被动。
面对国民党的强势出击,民进党紧急表态称小组仅具有监督职能,无法取代陆委会。然而,民进党内部的不满情绪逐渐显现,不少中间派议员对赖清德的应对表示质疑。赖清德的强硬立场不仅让他失去了中间选民的支持,还使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被动局面愈发明显。
民进党的困境可以追溯到其长期坚持的“台独”主张。自1991年通过“台独党纲”以来,民进党始终将“台湾独立”作为核心政治目标。然而,这一立场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导致台湾在经济、外交等领域面临更大压力。相比之下,国民党在执政时期通过承认“九二共识”推动了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赖清德拒绝承认这一共识,直接阻断了两岸的官方沟通渠道。
![]()
两岸小组的成立无疑是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重要布局,但要想真正发挥作用仍面临挑战。首先,小组的实际运作可能遭到民进党的阻挠。其次,国民党需要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通过宣传小组的工作成效,赢得更多信任。此外,民进党作为执政党,拥有行政资源和舆论优势,国民党需警惕其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两岸小组的成立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未来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台海局势的稳定。如果小组能够推动两岸对话重启,将为和平发展提供契机;但若民进党继续坚持“台独”立场,两岸关系的对抗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韩国瑜与傅崐萁的相继出手,不仅揭示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困境,也为两岸关系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仅靠两岸小组的成立还不足以实现突破。未来,国民党需要在岛内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同时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台湾民众的福祉,也将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成为最大的赌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