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藏着五万日本人:不旅游只扎根!假如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0
分享至

在上海古北的一家便利店里,收银员用的不是普通话,而是一口标准的东京腔。货架上的泡面、酱油、清酒,全是空运而来。公告栏张贴的通知几乎全是日文。如果不看身份证,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是中国的土地,而不是日本的某个小商圈。

这一现象表面看是城市国际化的体现,但当我们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更复杂的现实。他们扎堆在古北、虹桥、金桥这些区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日式社区”,这究竟是文化融合的自然结果?还是一个被忽视的风险信号?日本人“安稳扎根”,中国是否应该“全面接纳”?



日本人选择上海并非偶然,而是精打细算之后的决定。从东京飞到上海只需三个小时,常年票价稳定,甚至比东京飞北海道还便宜。

不少日企高管每周一飞来上班,周五飞回家陪孩子,通勤成本算起来还比国内很多跨省上班的人低。生活成本也相对划算,尤其是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几乎是“照搬日本原版”。



古北、金桥一带的日料店、日式诊所、语言学校、便利店、幼儿园、国际学校、翻译医院,样样俱全。据统计,古北三公里范围内有超过六十家日料店,超市里只卖日本商品,物业人员都要求懂日语,连快递小哥都学了几句日语。

2021年,日本外务省数据就显示,在中国的日本人有13.6万,上海占了近4万。而近年民间统计更是指出,2024年,这一数字已突破5.2万,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日侨圈层”。



对他们而言,在上海生活几乎不需要融入中国社会。出门看日文标识乘地铁,购物用日语点外卖,看病找有翻译的日资医院,孩子则送进日本人办的学校。这种便利性让他们没有任何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生活在中国的土地,却游离在中国文化之外。

许多日本人扎堆居住的小区甚至成了“纯日籍社区”,他们用高租金抢占房源,逼得原来的中国居民搬离。物业公司也开始倾向日式服务,强调鞠躬礼貌、日语沟通。中文反而在这些小区成了“外来语言”。本应是多元开放的上海,却悄悄出现了“文化封闭”的小岛。



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中日贸易扩大,大量日企在上海落户,松下、丰田、三菱等企业带着高管和员工全家迁入。到了2023年,仅长宁区就有1500多家日资企业,占外资总数的四分之一。日本人在这里不仅有工作,还拥有一整套“日语闭环”的生活体系。

便利的生活、友善的环境、完善的配套、政策的宽松,让他们毫无压力就能在上海扎根。甚至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入境游客中有14.2万人是日本人,占比超过八分之一。而其中不少人并非来旅游,而是为定居做准备。



古北的“樱花节”成了中日文化交集的缩影。2025年春天的活动中,参与者一半是日本人,另一半则是穿着和服的中国人。他们说着流利中文,却身披日本传统服饰,引发了网友的强烈批评。

尤其是当现在日本政坛极右势力日益活跃,公开叫嚣“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类文化现象就难以被简单解释为“国际化交流”。



文化从来不只是表象,更是身份认同的体现。当越来越多在华日本人沉溺于“小东京”式的生活,他们的下一代出生在上海,长大却只会说日语、读日本教材、参与日式社交。这种“平行世界”的存在,正在悄悄改变上海的城市肌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信息安全问题。《华尔街日报》曾披露,一些日企在沪的研发中心对中方员工设立访问限制,中方无法接触核心数据库。而这些企业的日本员工,却熟知城市交通、医院布局、行政结构。一旦中日局势恶化,这些信息可能成为渗透和突破的关键点。



历史早就给出答案。近代史上,日本曾以“实地调查”“文化交流”为名,在中国大规模搜集情报,为后续侵略做准备。如今的“扎根”,是否也带着某种隐秘意图,不能不令人警觉。

中日在对待外来人口的态度上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对在沪日本人几乎没有设限,提供语言服务、教育便利、生活支持。而在日本,华人却常常面临歧视和排斥。

中日关系紧张时期,日本街头甚至会出现侮辱中国的标语。在这种不对等的环境下,中国的过度包容是否反而在纵容文化优越感?



古北的日语学校、日资医院乃至只对日本人开放的商店,正在形成“封闭系统”。这群人不需要了解中国,就可以在这里生活得风生水起。长期下去,上海将可能出现更多“国中之国”的隐患区域。一个城市的国际化,不应该是完全放弃本地文化主导权的过程。

更可怕的是,“身份模糊”的现象已经出现。许多日本人在中国生活得太久,外表与中国人几乎无异。走在街上,根本分辨不出谁是日本人。语言、行为、习惯都在逐渐重叠,但他们的国籍和立场却没有改变。这种“隐身式定居”,一旦局势变化,极有可能成为内部安全的漏洞。



还有一种说法在网络流传,称“上海有30万日本人定居,且多为年轻女性”。虽然数据被证实夸大,但也可以看出舆论的焦虑。真实的数据是,上海常住外籍人士约16万人,其中日本侨民超过五万,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日料店的数量增长也引发关注。如今上海拥有4000多家日料店,几乎每一条街道都能找到寿司、拉面、居酒屋。这种“美食文化渗透”已经深度植入城市生活,甚至不少上海人表示,真正的正宗日料,不在东京,而在长宁。



长宁、古北、虹桥早已成为日本人在华定居的“第一选择地”。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些区域就被逐渐“圈定”,从最初的几家日料店、日企代表处,到今天的完整社区服务和教育体系,过程之快,令人意外。

连日料发展的历史线也清晰可见:从花园饭店、威斯汀酒店起步,再到古羊路上第一家“喜都乃”的开业,日料一步步从“洋玩意”变成寻常百姓家的饭桌常客。日系文化在上海,不再是异国风情,而是日常组成部分。



上海的开放和包容确实令人称道,也正是这些优势吸引了大量日侨选择落脚。城市治安良好、政策便利、服务周到,这些都构成了他们眼中“理想的东方都市”。但问题是,这种吸引力如果没有制度制衡,就容易走向失控。

不少声音呼吁,上海是否应该设立更明确的外籍人口管理机制,特别是对涉及敏感行业的外籍员工实行身份审核,对聚集性社群设立文化引导机制,防止形成“自我封闭”的社群结构。



城市的国际化不是彻底放弃本土文化主导,而是通过制度和规则实现文化共存。德国对土耳其移民的政策曾指出,融合不是靠感情,而是靠制度。中国同样可以借鉴,通过语言培训、社区活动、文化共享等手段,引导外来社群真正参与到城市中来。

上海可以欢迎日本人来这里投资、生活、学习,但不能容忍文化孤岛、信息封闭、身份模糊的局面长期存在。五万日本人在上海生活没问题,问题是他们是否愿意成为这座城市的真正一员。



黄浦江的水可以包容百川,但也需要堤坝守护。在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决定了它能否在开放中守住底线。

简单来说,城市可以开放,但不能无边界。规则可以宽松,但不能无底线。上海的未来,是文化共融还是文化漂移,答案藏在对这些“扎根者”的管理中。

信息来源:
[1]超过30万日本人在上海定居,大多是年轻女性?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北晚在线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发小当上公安局长后,竟把我调去守水库!三个月后他突然深夜到访

发小当上公安局长后,竟把我调去守水库!三个月后他突然深夜到访

呆子的故事
2025-11-14 16:18:57
辽宁省面积最大地级市,比北京还大上一圈

辽宁省面积最大地级市,比北京还大上一圈

阿钊是个小小评论员
2025-11-19 00:10:44
全运会乒乓!男团决赛对阵出炉,卫冕冠军0-3惨败,王楚钦剃光头

全运会乒乓!男团决赛对阵出炉,卫冕冠军0-3惨败,王楚钦剃光头

知轩体育
2025-11-18 21:13:28
台湾34个团体联合发表抗议声明:台湾人民拒绝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台湾34个团体联合发表抗议声明:台湾人民拒绝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15:05:32
4-0,28岁曼联悍将发威:送妙传,助摩洛哥豪取11连胜,太牛了

4-0,28岁曼联悍将发威:送妙传,助摩洛哥豪取11连胜,太牛了

侧身凌空斩
2025-11-19 04:53:21
失业的负债的扎堆入局,网约车快成“难民营”了……

失业的负债的扎堆入局,网约车快成“难民营”了……

柴狗夫斯基
2025-11-11 10:25:06
日军老兵讲述亲身经历:在南京大屠杀时,城里富太太们的悲惨遭遇

日军老兵讲述亲身经历:在南京大屠杀时,城里富太太们的悲惨遭遇

浩渺青史
2025-11-19 03:27:17
众星送许绍雄上山,佘诗曼鼻子哭红欧阳震华哭到嘴巴变形不能自已

众星送许绍雄上山,佘诗曼鼻子哭红欧阳震华哭到嘴巴变形不能自已

娱乐小丸子
2025-11-18 16:40:34
气场强大!陈梦暂停时,教练和队员全都闭口不言,没有人敢指导

气场强大!陈梦暂停时,教练和队员全都闭口不言,没有人敢指导

凤幻洋
2025-11-18 16:23:49
江苏两名厅级干部履新

江苏两名厅级干部履新

鲁中晨报
2025-11-18 19:14:03
网红“橙子姐姐”被曝在柬埔寨与亲友失联超48h,其男友“龙哥”电话停机并同步失联

网红“橙子姐姐”被曝在柬埔寨与亲友失联超48h,其男友“龙哥”电话停机并同步失联

观威海
2025-11-16 10:06:03
59年,25岁小伙发现生母遗物上有字迹,偶然得知:生父竟是副总理

59年,25岁小伙发现生母遗物上有字迹,偶然得知:生父竟是副总理

大运河时空
2025-11-18 19:45:03
张靓颖“零透光”裙惊爆热搜,性感曲线令全场屏息,时尚女王?

张靓颖“零透光”裙惊爆热搜,性感曲线令全场屏息,时尚女王?

娱乐领航家
2025-10-28 22:00:07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蛙蛙和洼
2025-11-08 10:01:55
好尴尬!宋佳是一点也不惯着钟楚曦,“拒绝”和钟楚曦自拍!

好尴尬!宋佳是一点也不惯着钟楚曦,“拒绝”和钟楚曦自拍!

小娱乐悠悠
2025-11-18 10:18:51
罗布泊惊现神秘干尸,警方侦查后震惊:竟是失踪58年的志愿功臣

罗布泊惊现神秘干尸,警方侦查后震惊:竟是失踪58年的志愿功臣

浩渺青史
2025-11-10 16:19:39
男子追赶偷狗贼遭棒击并被毒针射死,15年后一主犯仍在逃,受害者儿子:想为父亲申报见义勇为

男子追赶偷狗贼遭棒击并被毒针射死,15年后一主犯仍在逃,受害者儿子:想为父亲申报见义勇为

极目新闻
2025-11-11 09:22:54
江西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晓刚、喻国杰决定逮捕

江西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晓刚、喻国杰决定逮捕

鲁中晨报
2025-11-18 16:57:03
体操名将桑兰现状:瘫痪15年后嫁经纪人,婚后被丈夫和儿子宠上天

体操名将桑兰现状:瘫痪15年后嫁经纪人,婚后被丈夫和儿子宠上天

以茶带书
2025-11-19 01:02:45
玉渊谭天:中方穿五四青年装见日本官员

玉渊谭天:中方穿五四青年装见日本官员

环球网资讯
2025-11-18 18:36:10
2025-11-19 05:40:49
墨兰史书 incentive-icons
墨兰史书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内容
4460文章数 7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家居
艺术
房产
公开课

旅游要闻

不是香山胜香山!南湖镇千亩蓝莓红叶,解锁山东冬日顶流美景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