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老师·育优”系列课程之2025年姑苏区初中骨干名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实践研修活动在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顺利开展。
本次研修聚焦化学、历史两大学科,以“学科展示促提升,实践点评引深思”为脉络,整合优质资源,通过示范课观摩、深度研讨与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着力强化教师的学科素养与课堂实践力。活动旨在构建一个共学共研、互促成长的平台,为姑苏区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注入持续动能。在上午的课堂展示环节,化学学科由我校姚淅文老师和平江中学的彭鑫萍老师执教《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一课。两位老师的课堂均展现出精准的学情适配与节奏把控,精讲与分层练习紧密结合,反馈即时。在扎实落实基础的同时,更于细节处流露人文关怀,全程把控到位。
历史学科由我校杨雁钦老师和来自三十中的芦心怡老师执教九年级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两位老师对教学内容设计精巧,课堂生动鲜活,善用史料故事与学生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共情与思辨,氛围热烈。展示课后,化学和历史两个学科分别进行了评课研讨。
化学学科由叶圣陶中学的夏波老师担任评课学员,胡新颖老师作为评课专家参与指导。
老师们根据两节课的内容,从教学内容与课标的关系、核心概念的表述、提问后的思考留白等多个方面作深入探讨。
胡新颖老师还带来专题讲座——《立足学科本质的课例分析》,为老师们的学科专业成长给予指导。
历史学科由光华中学的赵伟老师担任评课学员,汪小琴老师作为评课专家参与指导。
在研讨中,老师们认为两节课皆注重思维结构化。杨雁钦老师借记者日记追溯本质、芦心怡老师以地图调动课堂活力都为历史教学提供了鲜活范式。
汪小琴老师作题为《基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教研探索》的专题讲座,让在场老师们受益颇多。
下午特开展专家讲座环节。化学专场特邀化学教研员、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杨砚宁老师。杨砚宁老师就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这一课题,从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核心意义与背景、课程标准与教学导向、活动类型与实施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阐述;并分享了由她为主导的学习研究小组探索、完善的跨学科课程框架、实施办法及评价体系,对我校化学、劳动学科的综合实践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历史专场特邀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历史教研员、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研先进工作者沈春华老师。
沈老师从新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方向变化以及涵育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带领大家探究新课程理念,并利用教学案例提出“智教慧学,深入学习”的观点,为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培训融课堂实践、群体研讨与专家智慧于一体,显著推动了姑苏区骨干教师队伍的专业进阶,为区域教育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