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12日,白宫椭圆办公室的签字笔落下,持续43天的美国政府停摆闹剧终于按下暂停键。特朗普在镜头前高举临时拨款法案,身后的共和党议员集体鼓掌,仿佛打赢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战役。没人提及那些在寒风中排队领救济粮的联邦雇员,也没人在意芝加哥机场因空管人员疲惫罢工导致的2800架次航班取消记录,更没人解释为何4200万美国人的食品券会在这个冬天突然断供。
这份被两党称为“折中方案”的法案,本质上只是块临时补丁——仅覆盖农业、退伍军人事务等3个边缘领域,有效期只到2026年1月30日,《平价医疗法案》补贴、非国防开支削减这些核心分歧一个没解决。国会预算办公室刚算出停摆造成70到150亿美元损失,财政部就公布政府总债务已突破38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着11万美元账单。盖洛普民调的数字更刺眼,国会支持率跌到15%,近八成民众对两党同时表达不满,35%的人干脆表示“谁都不信”。
![]()
就在民众忙着计算信用卡滞纳金、留学生紧盯绿卡审批进度时,华盛顿的政客们已完成了惊人的注意力转移。众议院“中国委员会”紧接着抛出一份50页的两党报告,用极具煽动性的言辞将矛头对准中国,宣称中国“操控关键矿产市场”,把依法依规的出口管制污蔑为“动用经济武器”。该委员会主席约翰·穆莱纳尔更是放出狠话:“中国正用一把上好子弹的枪,瞄准美国的经济命脉。”
这番说辞刚落地,就被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澄清泼了冷水。交易所发言人明确表示,所有关键矿产价格都基于国际参与者的透明交易形成,运营完全受英国法律约束,和所谓“中国操控”没有任何关联。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暴露了真相:美国15种关键矿产100%依赖中国进口,29种依赖度超过50%,精炼镓、稀土加工、电池级石墨的依赖度分别达到98%、90%和99%。美国本土明明有稀土矿,却要运到中国加工后再花10倍价格买回来,这种产业链上的被动,如今反倒成了指责中国的理由。
![]()
美国诺维昂磁业创始人斯科特·邓恩的直言戳破了谎言:“中国的产业优势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产能建设的结果,美国企业现在连合格的加工产品都拿不出来。”2023年中国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镓价暴涨300%,F-35战斗机生产线一度因原材料短缺停摆,这才是“卡脖子”的真实写照,只不过被卡的是美国自己。
政客们当然清楚这些事实,他们真正的目的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找个“背锅侠”。政府停摆留下的民生烂摊子、两党撕裂的政治僵局、经济下滑的舆论压力,都需要一个外部目标来转移。炒作“中国威胁论”既能凝聚两党共识,又能为后续加征关税、强化制裁找借口,最终成本却要普通美国消费者承担——电子产品涨价、供应链紊乱,这些苦果早已在之前的贸易摩擦中反复上演。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福特”号航母已驶入加勒比海,美媒所谓的“强化禁毒行动”根本不需要动用最先进的超级航母。结合国会刚否决限制对委动武议案、波多黎各军事基地重启等信号,美国在拉美搞军事动作的意图明显。若美军陷入委内瑞拉局势,亚太地区可调动的兵力和资源将大幅缩减,这反而给中国创造了战略窗口期。
美国的霸权逻辑向来如此:自己在芯片、5G领域搞“小院高墙”封锁,制裁几千家中国企业时不谈市场公平;中国依法维护产业安全,就被扣上“操控”帽子。这种双重标准骗不了市场,也唬不住专业人士。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驳斥、行业专家的澄清,都是对这种政治操弄的有力回击。
1月30日的二次停摆风险已近在眼前,70%的概率意味着美国民众的焦虑还将延续。政客们可以继续拿中国说事,但欠民众的民生账迟早要还,搞贸易对抗的代价也终会反噬自身。中国的应对之道始终清晰: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完善产业链、突破核心技术,每前进一步,就是对这些抹黑言论最有力的回应。毕竟,实力才是打破谎言的最有效武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