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满眼全是雷军辟谣的热搜。
多家媒体,口吻都是雷军怒发多条微博,自证清白。
一条雷军怒了的新闻,更是极其扎眼。
这两天小米确实不太太平,先是负面新闻,口碑翻车,又是营销反噬
甚至被个别媒体,咬着不放,连连续续发上数条评述,似乎要给小米和雷军列清罪证,不死不休。
后来雷军发文抵制黑公关,将事态推至顶点。
一句“莫要把消费者的反馈打上黑公关的标签”,让所有风评急转直下。
而后半月谈一篇“豢养粉丝”,更是让人对号入座浮想联翩。
如果你是雷军,你该怎么办?
回到舆论焦点-营销之祸
热议最多的,比一元硬币还薄、造车颜值是第一位的。
你若能找到出处不难发现,结合前后语境,广为流传的版本确实有断章取义之嫌。
可大众要跟着骂的时候,发泄的是情绪,是立场,唯独不是对错。
可是,为什么要骂啊?说到跟上,一来,负面事件并没有做好根本上的解决和维稳。二来,都被放在聚光灯下烤了,营销还在“新功能-转向灯自动熄灭”。
难免显得,既不把消费者当回事,还想拉低消费者智商的嫌疑。
公司没毛病,产品也还行,人也很优秀。只是营销之神,神话破灭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当真想让小米死么?不至于,甚至发自内心希望产品更好。
可,网民,跟风发泄情绪,为流量二创,又是常态。
这个时候,小米该怎么办?
网络盛传的7000法务,便是下下策,因为事的根是负面事件没处理好,是营销手段出问题了,你要改,而不是去让被人闭嘴。
可雷军辟谣,错了么?
雷军不是第一次辟谣了,这没错,只是太无奈了。
前脚刚澄清“睡车间摆拍”,后脚又要怼汽车安全谣言,连“偷喝酸奶”这种离谱传言都得回应。
这回舆情越来越重了,再次下场辟谣,看似理所当然。
只是这一次,很难有用,又很难不落人口舌。
毕竟,自证从来都是陷阱,相信你的人不需要解释,冤枉你的人比你更清楚真相。
毕竟,这事,压根也不是解释的事啊。
最后,祝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