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天气
寒潮“冻”真格!今天上海被大风+降温+短时小雨三连击,浦东、崇明、金山、青浦等地飘了零星小雨,陆地阵风6~7级,沿江沿海更猛,出门被吹得“凌乱”。
徐家汇站8点01分还15.2℃,之后气温开启“自由落体”模式,一路跌!预计夜间直接跌破10℃,大风蓝色+寒潮蓝色双蓝预警持续在线,晚归的朋友多穿衣服。
![]()
明天冷到“打哆嗦”!市区最低仅4℃,郊区更冷,最高气温才10℃!湿度70%~30%,空气干到“起皮”,多喝水、涂润唇膏,润燥食物安排上。好消息!这波寒潮是“速战速决”型。19日起全国气温自北向南逐步回升,上海也要开启“升温回血”模式啦!
周三至下周初,冷高压“霸屏”,申城全程晴+干燥max!周三、周四辐射降温发力,市区早间4~6℃,郊区0~2℃,局部有薄冰(早起通勤注意路面防滑);周日直接冲到20℃,暖回舒适区间。
珍惜这波寒潮后的晴好,虽然早晚仍寒,但升温节奏已敲定,周日就能美滋滋穿薄衣啦。现在先把厚衣服穿牢,等19日之后慢慢“解锁”春装即视感!
每天一首古诗词
《秋晚》
宋·杜耒
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
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当深秋的风携着稻谷的馨香掠过空阔的田野,那一句“绝胜春山暮雨时”的由衷赞叹,便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了斜阳外那一片斑斓的丹林黄叶。在杜耒的眼中,秋日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极致的美。
收获的季节,自有超越春日的明净与通透。“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诗篇开首便精准勾勒了时节特征。收割已毕而寒霜未降,秋风渐老而大雁尚留。诗人通过两个“时间差”,以白描手法营造出深秋傍晚的宁静、空阔与舒缓。这不仅是景象的描绘,也为全诗奠定了安然舒朗的基调。
转入后两句“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此乃全诗“诗眼”。诗人的目光越过斜阳,投向那色彩斑斓的“丹林黄叶”。一个“外”字拓展了无垠的空间感。诗人随即直抒胸臆,断言此景“绝胜春山暮雨时”。这是一种鲜明的审美判断:秋日黄昏的饱满与明净,远胜于烟雨蒙蒙的春暮。这是对秋天成熟之美的至高礼赞。
《秋晚》不仅是一幅“秋晚图”,更是一种审美态度的宣言。杜耒以其慧眼,捕捉到深秋独有的天地大美:那是收获后的富足、休眠前的安详,更是沉淀后的绚烂。此诗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另一面,它不是凋零,而是一种圆满通透的胜景。
每天一张AI海报
![]()
原标题:《【AI 诗象】寒潮“冻”真格,一夜入冬!上海气温断崖跌》
栏目主编:秦岭
视频:可灵AI 脚本:DeepSeek 后期:剪映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晓彤 曹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