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真的太幸福了吧!
广州有些区都开始放秋假了,而且像荔湾、海珠这些地方,还搞起了集团化教育。(详情请戳:历史性改革!广州,终结一个时代的集体焦虑)
照理说,孩子能有更多时间出去玩,能上的好学校也越来越多,简直是皆大欢喜啊!
可我跟有娃的闺蜜分享这些好消息时,她却一声长叹。
我这闺蜜是二胎妈妈,对孩子学习那叫一个上心。她在佛山明明有套大house,却死活不肯卖掉荔湾的老破小——
就因为那是好学区。
最近她更是直接带着俩孩子搬回老破小住了,美其名曰方便接送。
她就苦着脸跟我说:“不是我拼,而是如果这几年让孩子瞎玩,等中考的时候就知道厉害了!”
我本来还想安慰她几句,结果被她怼了句“太天真”,后来她看我不服气,最后她居然掏出了pad,说要给我好好算笔“教育账”。
![]()
中考才是分水岭
她先抛了句核心话:“小学根本不用愁,反正都有得读,真正的分水岭是中考!”
她坦言,自己倒不担心孩子上小学的事——毕竟学区房在手,孩子的小学名额早就稳了,真正让人头大的是中考,全得靠硬实力拼。
首先是中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早就白热化了。
中考本来就是选拔性考试,不是说及格就行,拼的是孩子的真实能力。
就说2017年前后那波出生高峰,光新生儿就超20万,现在这批孩子才刚上小学,未来中考的竞争压力想想都吓人。
![]()
其次,普高录取分数线还在一个劲地涨,尤其是老四区和其他区的差距特别明显。
优质教育资源从来都是抢着要的,分数线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拿2025年来说,广州中考平均分才555分,可天河区普高最低分数线都到627分了,越秀616分,海珠和荔湾也都要589分。
她跟我说,要是孩子初三时考不进年级前35%,大概率就得去读职校。
反观其他区,最低分数线也就550分左右,从化更是连500分都不到。
这么一看,考天河的高中,简直是地狱级难度;老三区好歹也是困难模式。
![]()
虽说她家孩子在荔湾读书,荔湾搞了集团化教育,但如果孩子想冲更好的学校,照样得使劲拼,稍微松懈点就没优势了。
更关键的是,就算有指标到校也得拼。
广州中考有50%的指标到校名额,可这不是报了名就能上的——名额是固定的,孩子成绩要是排不到前面,根本没底气去争这个指标。
![]()
闺蜜说,很多人以为买了学区房就万事大吉,其实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中考看的是分数,分数够了怎么都好说,分数不够,再怎么想办法都费劲。
![]()
现实给我上了一课
但我劝大家别灰心
说真的,这次聊天我是真被闺蜜上了一课。
原来现在家长的焦虑,早就不“能不能上小学了,而是“能不能平稳熬过中考”“能不能上个好高中”。
他们不光在乎有没有学位,更看重学校的“软实力”——
比如师资团队、教学理念这些,就希望孩子不光能学好知识,还能学会做人。
不过话说回来,广州也在想办法缓解家长的焦虑。
除了集团化教育,近年广州还一直在加学位。
2025年广州普高招生计划就比2024年多了将近一万个名额,以后还会有更多新学校建成,估计后续还会新增学位,多少能让家长们松口气吧。
![]()
当然,好的高中自然能吸引优秀的学生,但我认为,广州也要补齐职业中学部分短板,真正促成教育公平化。
以前大家对职业中学的看法是“成绩不好的人才会进去”,接下来的重点就应该改善大家对职高的“偏见”。
譬如挪威,它们的职业高中和普高的等级是一样的,真正让年轻人拥有一门手艺,培养蓝领。
在当下AI冲击整个市场的情况下,我觉得职高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力调整自己教育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能体会家长的纠结,但要真正消除普遍焦虑,除了增加学位,海德消除偏见,起码,你要让所人人都感觉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只有出身在罗马的惊人才配掌握最好的资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