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日关系因一系列事件陷入微妙时刻,资本市场的反应往往比政治表态更直接。11月17日,日经225指数开盘跳水,旅游、消费类股票集体重挫,资生堂暴跌11%,日本航空跌近6%,这场由地缘政治引发的市场震荡,正在撕开日本经济对华依赖的脆弱面。
一、股市暴跌背后:中国游客缺席的连锁反应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日本股市的恐慌情绪,源于一个再清晰不过的现实——中国游客撑起了日本旅游业的半壁江山。2025年前三季度,748.7万中国游客涌入日本,同比增长42.7%,这个数字超过所有其他国家游客总和。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北海道的滑雪场、京都的古寺,处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
![]()
但如今,这股消费洪流正被按下暂停键。外交部与文旅部接连发布旅游警示,国航、南航等航司推出免费退改政策,直接冲击日本旅游产业链。北京华途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刘璐璐透露,该社已冻结寒假赴日团报名,"退改麻烦程度远超想象,机票酒店签证都出完后,损失可能达团费50%以上"。这种谨慎态度正在蔓延,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日本酒店订单取消量激增,部分酒店虽同意免费退改,但整体协调成本高企。
资本市场最先嗅到危险气息。11月17日开盘,日本旅游类股集体崩盘:三丽鸥跌7.8%,亚瑟士跌6.6%,迅销跌6.9%,连百货巨头伊势丹三越控股都暴跌12%。这种恐慌情绪甚至蔓延至消费电子领域,夏普跌超5%,索尼跌超3%,显示出市场对中日关系恶化的全面担忧。
二、航班锐减:空中桥梁的坍塌
![]()
航空数据揭示更严峻的现实。第45周(11.3-11.9)中日航班量1189班次,恢复率较2019年同期仅82.9%,较第40周下降14.5%。某航司市场部人士直言:"现在每条中日航线都在亏损,继续执飞只是维持市场存在感。"更有航司透露,或将进一步削减赴日航班,将运力转投东南亚等热门市场。
这种调整正在形成恶性循环:航班减少导致票价上涨,票价上涨抑制出行需求,需求萎缩又迫使航司继续减班。北海道华人导游张先生无奈表示:"现在每天接到的咨询电话,一半是取消行程,一半在犹豫,真正确定来的不足三成。"这种不确定性,让依赖中国游客的日本旅游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外交博弈:旅游警示背后的深层较量
![]()
在中日关系紧张的表象下,是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复杂博弈。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11月17日访华,试图解释首相涉台言论,同时强调"避免影响人员交流"。这种矛盾心态暴露无遗:既想在政治议题上保持强硬,又不愿失去中国游客带来的经济利益。
但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已经给出明确答案。日本观光局数据显示,中国游客人均消费约1.5万人民币,远超其他国家游客。这种消费能力形成的产业依赖,不是几句外交辞令就能化解。当中国旅行社开始冻结赴日团,当航司考虑撤离中日航线,日本经济正在为政治冒险付出代价。
四、寒冬将至:日本经济的脆弱性暴露
![]()
这场由旅游警示引发的市场震荡,实质是日本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爆发。过度依赖单一客源市场、产业链对外资高度开放、地缘政治风险评估不足,这些隐患在和平时期被高速增长掩盖,一旦遭遇外部冲击便原形毕露。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冲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中国游客减少导致零售业萎缩,零售业萎缩影响商业地产,商业地产下行拖累银行业——这种传导路径在日本经济史上并不陌生。19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的教训,至今仍在警示:当某个关键环节断裂,整个经济体系可能陷入螺旋式下滑。
结语:旅游警示敲响的警钟
![]()
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正在通过资本市场发出清晰信号:经济合作的基础是政治互信,当政治关系出现裂痕,经济联系必然遭受反噬。日本政府需要明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玩火,不仅会灼伤政治关系,更会烧毁经济合作的桥梁。
对于普通游客而言,旅游警示是安全提醒;对于投资者来说,股市暴跌是风险预警;但对于中日两国,这更是一记警钟——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行为,最终都将反噬自身。当资生堂股价暴跌11%时,失去的不仅是市值,更是市场对日本经济稳定性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流失,重建将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