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灿
核心提示:
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商业洪流,中小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面对西方成熟管理理论的冲击与自身资源的掣肘,如何找到一条根植本土、行之有效的管理路径?答案或许深藏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宝库之中。本文聚焦儒家、道家、法家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结合方太集团、海尔、阿里巴巴等领军企业的成功实践,深入探索如何将这些穿越千年的智慧结晶,创造性转化为契合中小企业特质、兼具中国特色与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管理方法论。这不仅关乎管理效能的提升,更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管理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
![]()
资料图
一、儒家思想:以人为本,构筑管理伦理基石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主干,其“仁政”、“礼治”、“中庸”等核心理念,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深厚的伦理基础和人文关怀。方太集团是儒家管理哲学实践的杰出典范。董事长茅忠群将儒家精髓深度融入企业血脉,构建了独树一帜的“方太文化”体系。
方太的“企业三观”——“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企业使命)、“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企业愿景)、“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核心价值观)——正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大理想的现代企业化表达。它引导员工超越个人利益,将个体成长融入企业发展与社会福祉之中,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方太提出并践行“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十六字方针。这深刻表明,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工具(“术”)的同时,必须以中华文化中的根本智慧(“道”)作为驾驭之基,避免生搬硬套带来的“水土不服”。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方太在绩效考核体系中,不仅关注可量化的业绩指标,还创新性地设立了“品德分”,将儒家“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具体化、日常化,使抽象的道德要求有了可操作的评估维度。
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小企业管理尤其具有启发价值。“中庸”并非折衷主义,而是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动态平衡。孔子在《论语》中借曾参的故事警示我们,管理既不能失之于宽,亦不可失之于苛。方太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到,过于严苛的制度易催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规避行为,而完全依赖道德自觉又难以保证效率和秩序。因此,他们着力构建了一套既具备明确规则边界,又能根据情境灵活变通的管理机制,这正是“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治理中的精妙体现。
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情感、强凝聚”的管理哲学路径。它不需要投入巨资构建复杂的管理系统或依赖昂贵的外部咨询,而是通过管理者率先垂范“仁德”,员工恪守“诚信”,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基于信任和责任的协作网络。方太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儒家文化能显著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极大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这正是中小企业应对人才竞争、稳定核心团队的关键优势。
二、道家思想:自然无为,启迪领导与变革智慧
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常被误解为消极不作为,实则蕴含着深邃的领导艺术与变革智慧。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所倡导并实践的“水式管理”哲学,正是道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卓越演绎。张瑞敏将老子“上善若水”的哲理提炼为“崇高如水”、“系统未割裂”、“变、恒、简”三大核心范畴,构筑了独特的管理理论体系。
道家管理的精髓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与“以柔克刚”的辩证统一。海尔跨越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到网络化战略的五次重大转型。每一次战略跃迁,都深刻体现了道家“顺势而为”的大智慧。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海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破传统科层制枷锁,创新性地推出“人单合一”模式,让万千员工转变为直面市场的自主经营体(即“小微”),真正成为自己的“CEO”。这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机制设计激发个体潜能,实现组织的自驱动、自运转、自进化,堪称“无为而无不为”在现代大型组织中的巅峰实践。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同样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他在清华大学演讲中直言:“道家讲的‘无为而治’很有道理……如果你在竞争之中没有道家思想,也没有机会赢。”马云将道家“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的境界,转化为阿里的竞争观,强调“不是真正的不尊重对手,而是真正尊重对手,才懂得我的对手在更高”。这种超越零和博弈、着眼于更高维度的战略思维,帮助阿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定力,开拓蓝海。
对于中小企业,道家思想的启示尤为珍贵。它提供了一种在资源约束下实现高效能、高韧性的组织范式。中小企业不必、也无法效仿大企业反复的控制体系,而应着力培育员工的自主性与责任感。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虽诞生于大企业,但其“员工直面市场、自主经营、价值共享”的核心理念,天然契合中小企业反应敏捷、结构扁平的特点,可资借鉴进行简化应用。同时,道家思想亦是管理者心态修炼的良方。马云对“无为”的体悟是“明知道没有结果仍为之”,并豁达指出,“人想透一点,不管你多牛,来的地方不同,去的地方一样——火葬场。从企业成立第一天起就要想好关门的那一天,但是仍然要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洞见和对过程的珍视,能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家在创业维艰、压力巨大的时刻保持心理平衡与战略清醒。
![]()
资料图
三、法家思想:制度为纲,夯实执行与秩序根基
相较于儒家的“德治”与道家的“无为”,法家旗帜鲜明地强调“法治”、“变革”与“执行力”,为现代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或快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构建秩序、保障效率的刚性支撑。法家先驱商鞅“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的箴言,至今仍振聋发聩,其核心在于强调制度一旦确立,执行的坚决性与彻底性关乎成败。
法家思想的精华可凝练为“法、术、势”三位一体。“法”即公开、明确的规章制度,是治理的基石;“术”指具体的管理策略与方法;“势”则是组织赋予管理者的权威与势能。法家认为三者缺一不可,但“法”是根本。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转强的历史经验深刻昭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反观北宋王安石变法,纵然立意高远、设计精妙,终因执行层面的重重阻力与变形而功败垂成,这从反面印证了执行力对制度效能的决定性作用。
韩非子在《韩非子·显学》中提出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强调了基层历练对于选拔真正胜任的管理者的极端重要性。这一思想对中小企业的用人策略极具指导意义:管理人员应优先从具有扎实一线工作经验、深刻理解业务实际的员工中提拔,如此方能确保决策接地气、可执行。
法家思想对中小企业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快速建立有效管理秩序的“速成”方案。初创或快速扩张期的中小企业常面临职责不清、流程混乱、执行打折等问题。法家的“法治”思想,强调通过建立公开透明、令行禁止的制度体系来迅速规范行为、明确预期、提升效率。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启示我们,通过一个标志性的、有力的事件(如坚决兑现一次重要承诺或惩处一次典型违规)来树立制度的绝对权威,往往比制定大量难以落地的细则更为有效和关键。
当然,现代企业管理借鉴法家思想,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严刑峻法划清界限。商鞅最终死于自己制定的苛法,这一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制度建设需刚柔并济、情理交融。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现代企业治理应追求“儒法并治”的境界:一方面依靠法家的“法治”确保基本秩序和执行力;另一方面融合儒家的“德治”,通过价值观引导和人文关怀,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制度落地与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相辅相成。
四、融合创新:儒道法智慧的辩证统一
卓越企业的管理智慧,往往并非拘泥于一家一派,而是能够融会贯通儒、道、法精髓,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务场景,灵活运用,博采众长,实现“和而不同”的创造性融合。马云对此有精辟总结:“如果你在竞争之中没有道家思想,也没有机会赢。如果公司长到一定程度,你不懂得儒家思想的组织体系建设,你没有机会能够持久。”
海尔的管理实践堪称这种融合创新的典范。植根于齐鲁大地的海尔,天然浸润着儒家重视稳定、和谐、集体的文化基因。同时,张瑞敏以道家“无为而为”的哲学为指引,通过“人单合一”模式,赋予每个员工“创业者”的身份和动能,激活了组织的创新活力。而在产品质量控制、基础运营管理等环节,海尔又展现出法家般的严格纪律与执行力,确保大规模制造下的可靠品质。这种将儒家之“和”、道家之“变”、法家之“力”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铸就了海尔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方太茅忠群则提出了“心本经营”的理念,将儒家“修己安人”的内核与现代管理方法深度结合。他认为管理的根本在于人,而人的根本在于心。通过持续的文化浸润和心性引导(如儒家经典的诵读学习),提升员工的心性修养,激发其内在的良知与责任感,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管理。这既超越了西方管理过度依赖外部制度的“理性人”假设,也区别于传统家长式管理的“人治”局限,开创了一种“以文化滋养心灵、以制度规范行为、以人心驱动绩效”的“文化-制度-人”三位一体新范式。
这种融合创新对资源禀赋有限的中小企业意义非凡。它意味着中小企业无需、也不可能照搬大企业庞杂的体系,而应依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从儒、道、法智慧库中灵活撷取所需,创造出简约、实用、有温度的管理“微生态”。例如:
初创期:可侧重法家思想,快速建立基础制度框架,明确权责利,保障执行力,稳住生存根基。
成长期:可强化儒家思想,注重团队文化建设、价值观塑造和人才培养,提升凝聚力,支撑规模扩张。
转型/瓶颈期:可运用道家思想,鼓励创新试错,推动组织变革,优化授权赋能,寻求突破路径。
成熟期:则需追求儒道法三者的动态平衡与系统融合,构建更具韧性和生命力的管理体系。
阿里巴巴的“政委制”是融合创新的精彩案例。它借用了我党军队“政委”这一传统标签,但其内核却是将西方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的理念与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守护者角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阿里的政委既是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人才顾问,更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布道者”和“守护神”,有效解决了在快速扩张中如何保持文化一致性和组织活力的难题。
![]()
资料图
五、实践路径:中小企业落地的智慧阶梯
基于对成功标杆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为中小企业勾勒出一条应用传统文化智慧、开拓自身管理方法论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此路径重在创造性转化,而非机械复制。
第一步:精准诊断,文化定位。中小企业首先需对自身管理现状和文化特质进行冷静客观的“体检”。是规章制度缺失、执行乏力(法家问题)?还是组织僵化、创新不足(道家问题)?抑或团队涣散、凝聚力弱(儒家问题)?精准识别核心痛点,是选择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首要前提。
第二步:萃取精髓,凝练理念。根据诊断结果,从儒、道、法乃至其他传统智慧中,提炼出最契合企业特质和发展需求的核心理念(通常3-5个关键词为宜)。学习方太的“三品合一”、海尔的“人单合一”、阿里的“六脉神剑”(价值观),将深邃的传统文化理念转化为简洁有力、易于传播理解的现代企业语言,如“诚信立身”、“顺势求变”、“精益求精”、“和合共生”等,构建企业的精神坐标。
第三步:制度转化,行为锚定。将抽象的理念具象化、制度化、行为化。例如:
儒家“仁、义、礼、智、信”可转化为具体的员工关怀计划、公平的薪酬晋升机制、职业行为规范、学习创新激励机制、诚信体系建设等。
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可体现在扁平化组织结构、项目制/自主团队运作、充分授权机制、容错试错文化的设计上。
法家“明法、一法、重刑、变法”则对应清晰透明的流程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定期的制度评估与优化机制。 关键在于找到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工具(如OKR、KPI、流程再造等)的有机结合点,避免“两张皮”。
第四步:领导垂范,境界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是文化落地的关键推手。其自身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并率先垂范。马云提出的成功需具备“三商”——智商(IQ)、情商(EQ)、爱商(LQ),正是对传统领导智慧的现代诠释。管理者应努力涵养儒家“修己安人”的仁德与担当,道家“无为而治”的格局与智慧,法家“信赏必罚”的魄力与决断,不断提升领导境界。
第五步:迭代创新,与时偕行。管理模式的构建绝非一劳永逸。正如海尔历经五次战略转型、方太持续升级其文化体系所揭示的,真正的传统智慧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中小企业需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阶段的不同,持续审视、调整、优化其融合了传统文化智慧的管理体系,使之永葆活力。
在践行此路径时,中小企业尤需注意:
简约实用至上:力戒形式主义,抓住核心理念,设计简单易操作的管理工具(如方太的“品德分”)。
循序渐进稳行:避免贪大求全,可选择重点领域(如某个部门、某项制度)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中西智慧合璧: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将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管理理论、工具相融合(如阿里政委制对HRBP的本土化改造)。
领导者身先士卒:管理者的言行是文化落地的风向标,茅忠群、张瑞敏、马云等皆是以身作则的典范。
立足时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智慧新的时代内涵(如法家“法治”需融入民主参与精神)。
结语:扎根沃土,开创未来
在全球化深度演进、文化自信日益彰显的今天,中国中小企业站在了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一方面,它们承受着国际竞争的空前压力;另一方面,也迎来了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构建自身独特管理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历史性机遇。方太、海尔、阿里等先行者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管理智慧宝藏,完全能够与现代管理理论相融共生,淬炼出既彰显中国特色、又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卓越管理模式。
这种融合创新的意义,远不止于提升单个企业的管理效能。它代表着中国企业从输出产品、技术,向更高层次——输出管理思想、贡献文化智慧的跃迁。正如学者所指出的,中国企业正经历“从输出传统产品和服务转向输出技术”,进而“输出我们中国优秀的文化”的伟大征程。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天人合一”的系统观,为破解西方管理理论中过度工具理性化、忽视人文关怀等困境,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东方解决方案。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积极运用传统文化开拓现代管理方法论,既是一条低成本、高认同、强韧性的特色发展路径,更是一条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基业长青的光明大道。无需盲目模仿大企业的复杂体系,关键在于深刻理解自身特质,从儒、道、法等传统智慧中精准汲取养分,因地制宜地构建起简约、实用、有温度、有生命力的管理模式。这,或许正是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的根本智慧与不竭动力。诚如管理学者所言:“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要受到所在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唯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国中小企业才能生长出独具魅力的管理智慧之树,在全球化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开创属于中国管理的新范式与新未来。
(作者:王国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资深媒体人、文化战略观察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