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的“创新加速气候行动,携手共创绿色未来”主题活动上,隆基正式对外发布其《2024—2025隆基绿能气候行动白皮书》。隆基绿能创始人、首席科技官李振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气候减缓部主任詹姆斯. 格雷博特,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切斯科·拉·卡梅拉,以及全球赋能可持续发展组织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内维斯等嘉宾共同见证报告发布。据悉,这是自2021年以来隆基发布的第四份气候行动白皮书。该报告首次全面对标国际转型计划工作组信息披露框架及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准则,系统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战略雄心与实施路径。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需要全球协作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对地球家园的贡献中。”在致辞中,李振国提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推进能源公平可及、深化全球合作机制、完善绿色发展政策四点倡议,呼吁全球各界从“承诺走向落实”。
科学目标驱动,减排路径清晰可溯
作为中国首家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审核的光伏企业,隆基在本次白皮书中进一步明确其阶段性目标:到2030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较2020年下降60%;范围三排放强度下降52%。公司承诺在2030年前完成全部生产经营场所充电设施覆盖。
为实现上述目标,隆基将减排路径细化为运营减碳、价值链协同、产品碳足迹管理、气候解决方案打造及公正转型推进五大支柱,并配套量化指标与年度追踪机制,形成“可量化、可追溯、可验证”的气候治理闭环。
据悉,2024年隆基运营碳排放总量约318.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因业务规模扩张虽较2020年增长23.8%,但较2023年峰值下降37%。其中,范围一排放下降8.0%,范围二排放下降37.0%,表明该公司在能效提升与绿电替代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4年,隆基共实施477项节电技改项目,预计年节电4.26亿度,相当于减排25万吨二氧化碳。其整体电单耗同比下降10.7%,各制造环节,单晶、切片、电池、组件的电单耗分别下降4.27%、13.6%、26.0%与19.1%,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隆基2024年使用可再生电力47.46亿度,占总用电量的47.5%,较2020年提升5.7个百分点。该公司计划在2027年、2028年分别实现70%与100%可再生电力使用。
聚焦“范围三”与供应商赋能 产品碳足迹获全球认证
目前,范围三排放占隆基全价值链排放近90%,是净零目标的关键战场。2024年,其范围三排放总量达273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外购商品与服务占84%,主要来自硅料、铝边框、玻璃等原材料。
为降低上游碳足迹,隆基推出“供应链绿色伙伴赋能计划”,推动50家供应商开展碳核查。在物流环节,该公司通过“陆改水”“海铁联运”等方式提升多式联运比例,2024年成品运输中低碳运输占比达79.3%。
在产品层面,隆基持续推进碳足迹认证与低碳设计。2024年,其硅片、组件及氢能产品共获取53项碳足迹认证。其中,Hi-MO 9组件碳足迹已降至350kgCO₂e/kW以下,获得法国、韩国及EPD等多国认证。
技术方面,隆基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27.81%,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5%,双双刷新世界纪录。搭载HPBC 2.0技术的Hi-MO X10组件量产效率达24.8%,再创全球组件量产效率新高。
此外,隆基通过BIPV、光伏+农业、光伏+氢能等多元化场景布局,构建覆盖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的清洁能源替代体系。在乌兹别克斯坦、埃及、巴西等地落地项目,展示出光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与可靠性。
碳定价与激励机制并进 从光伏制造到零碳生态构建
为保障转型计划落地,隆基构建了以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核心的治理架构,并将气候绩效与管理层薪酬挂钩。该公司正探索引入内部碳定价机制,计划在重点节能项目中试点“影子碳价”,以推动减排决策科学化。
在财务规划方面,隆基将气候战略全面纳入预算体系,2024年开展首次ESG双重重要性评估,确认“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管理”为最具财务重要性的核心议题。
从提出“Solar for Solar”理念,到成为行业首家通过SBTi审核的企业,再到本次发布全面对标国际标准的白皮书,隆基正逐步从单一的光伏产品供应商,转型为零碳能源生态的构建者与倡导者。
正如李振国所言:“绿色转型不仅是责任,更是新的发展机遇。”在COP30的舞台上,隆基以一份详实、透明、可执行的行动路线图,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危机的决心与能力。
(仲新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