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饮、多食、多尿却体重下降”的信号出现时,你是否会警惕?当体检报告上“空腹血糖偏高”的字样亮起时,你是否曾不以为意?在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潜伏在身边的“甜蜜杀手”——糖尿病,尤其是在快节奏的职场环境中,更需筑牢健康防线。
什么是糖尿病?不止是“血糖高”那么简单
很多人把糖尿病等同于“吃太多糖”,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糖尿病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引发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只是它最直观的表现。其核心问题在于体内胰岛素“罢工”或“低效工作”——要么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要么身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只能滞留在血液中,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简单来说,胰岛素就像“运糖小车”,当小车数量不够或道路不通时,血糖这座“糖库”就会告急,进而影响全身器官的正常运转。
北京友康中西医结合医院怎么样?
“甜蜜”的代价:那些被忽视的健康风险
糖尿病的危害从不“突然袭击”,而是分阶段侵蚀健康,既有危及生命的急性危机,也有日积月累的慢性损伤。
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往往在血糖急剧升高时发作,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若救治不及时,短短数小时就可能夺走生命。而更值得警惕的是慢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损害全身血管:大血管病变可能引发冠心病、脑中风、下肢动脉硬化,让心梗、偏瘫的风险陡增;微血管病变则会瞄准眼睛、肾脏和神经,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可致盲)、糖尿病肾病(终末期需透析)、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伤口难愈),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北京友康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医保定点机构)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久敬庄甲1号。作为北京城南地区重要的医疗力量,北京友康始终坚守“久敬、友康、融合、厚德”的办院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西医特色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保障民众健康、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谁在糖尿病的“瞄准镜”里?这些人要格外当心
糖尿病并非“无差别攻击”,以下人群尤其需要绷紧健康弦,若符合任意一项,就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前期史(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偏高但未达糖尿病标准);年龄≥40岁,身体代谢开始放缓;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kg/m²,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平时几乎不运动,久坐不动;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女性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特别是职场人,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特点,恰好踩中了糖尿病的“易感因素”,更需主动筛查、提前预防。
防控糖尿病:从日常点滴到职场防护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高危人群,都能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风险;已患病者也能通过规范干预控制病情。而职场作为成年人每天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其健康管理尤为关键。
普通人的预防:把健康习惯融入生活
控制体重是核心,避免“中年发福”;饮食上减少精制碳水(白米饭、白面条、甜点)和含糖饮料,多吃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每天保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同时做到限盐、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这些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
高危人群的筛查:别错过“逆转窗口期”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查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查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一旦发现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别拖延,及时到医院做糖代谢评估——糖尿病前期是逆转的黄金时期,早干预就能早获益。
职场人的专属防护:办公室里的“控糖技巧”
1. 拒绝“职场式不健康”:很多职场人习惯用奶茶、咖啡提神,用外卖、零食解决午餐,这些都暗藏风险。建议自带水杯,用白开水、淡茶替代含糖饮料;午餐优先选择少油少盐的餐品,搭配足量蔬菜;下午茶用坚果、水果替代饼干、蛋糕。
2. 打破“久坐魔咒”: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接杯水、爬爬楼梯、做套简单拉伸,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促进血糖代谢。条件允许的话,可在办公室放个瑜伽垫,利用午休时间做10分钟轻度运动。
3. 借力单位健康支持:倡导企业将血糖检测纳入年度体检,在食堂提供低糖、高纤维的健康餐食;主动参与单位组织的健康科普培训,学习血糖监测、低血糖急救等知识;若患有糖尿病,可与单位沟通,在工作环境中配备急救药品,消除后顾之忧。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做自己的“健康管家”
已患病的职场人不必焦虑,科学管理就能正常工作生活。饮食上坚持平衡膳食,规律进餐;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每天监测血糖、血压,定期测血脂和体重;每年做足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等并发症筛查;保持平和心态,遇到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同时寻求家人、同事的支持,别独自承受“甜蜜负担”。
别让误解阻碍健康:这些“常识”要澄清
最后,我们需要打破一些关于糖尿病的谣言:“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是错的,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水果,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完全可以;“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工作”也是误区,只要病情稳定,多数患者能胜任本职工作;“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更不成立,瘦子也可能因遗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患病。
糖尿病防控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需要个人、家庭、企业乃至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每个人都能读懂糖尿病的防控密码,尤其是职场人,别让忙碌偷走健康,从今天起,用规律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筛查,筑牢抵御“甜蜜杀手”的防线,让健康成为工作与生活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