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秋天,苏州潘家老宅里,55岁的潘祖年躺在病榻上,气息微弱。
他让所有人都退出房间,只留下19岁的孙媳妇。
“我走后,你千万不能改嫁……”
老人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们潘家有重要的传家宝,你一定要守护好,尤其不能落到外国人手里……”
![]()
这个刚失去丈夫不到2年的年轻女子,含着泪重重地点头:“孙媳一定不负重托。”
谁也没想到,这一声承诺,让她用整整84年的生命去履行。从19岁的青春少女,到102岁的世纪老人,她的一生,与两尊青铜巨鼎紧紧相连……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潘家曾是苏州最显赫的家族,出过工部尚书潘祖荫这样的重臣。
左宗棠当年遭人陷害,是潘祖荫在朝中力保,才让他化险为夷。为表感谢,左宗棠将珍藏的大盂鼎赠予潘家。
![]()
![]()
后来,潘祖荫又重金购得大克鼎。从此,“海内三宝,潘家有其二”传遍天下。
![]()
另一件毛公鼎,在当时收藏家叶恭绰手中,有军队看守。而潘家的两件国宝,却要靠一个家族的坚守。
命运对丁达于格外残酷。
1923年,18岁的她嫁入潘家,可新婚才3个月,丈夫潘承镜就突然病逝。红喜字还没褪色,白灯笼已经挂起。
![]()
更让她措手不及的是,2年后,撑起整个家族的祖公公潘祖年,也一病不起。潘家人丁稀薄,到这一代已经再没有男丁了。
临终前,他把守护国宝的重担,交给了这个还不满20岁的小媳妇。
“你不要改嫁,就留在潘家,这两件国宝,一定要守护好,万万不可落入外国人手中…”
为了让丁达于名正言顺地管理家业,潘祖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让她改姓潘,并从远房过继了一双儿女给她。
![]()
从此,丁达于成了潘达于——一个将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
家族里的人表面客气,私下却议论纷纷:“一个寡妇,能成什么事?”
“潘家的宝贝,迟早要落到外人手里。”
潘达于什么都明白,但她不争不辩。她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危机来得很快。
有个美国收藏家,开出600两黄金加一幢洋房的天价,要买两大鼎。这笔钱足以让潘家几代人衣食无忧。
![]()
“就算是黄金堆成山,我也不会卖。”潘达于斩钉截铁地回绝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苏州危在旦夕。
潘达于夜不能寐:日本人要是来了,这两件国宝该怎么办?
思来想去,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鼎埋起来。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潘达于请来两个可靠的木匠,在潘宅后院一间破屋里悄悄动工。他们挖了一个深坑,用厚实的木箱将鼎包裹严实,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
![]()
![]()
为掩人耳目,回填时特意用了“旧土”,让地面看起来毫无破绽。最后铺好地砖,摆上杂物,任谁都看不出这里藏着无价之宝。
她还向2位木匠保证:“只要2位能保守秘密,我潘家必定保你们2家一生衣食无忧。”
果然,日军占领苏州后,先后7次闯进潘家搜宝。最多的一天,来了整整7批日本兵。
他们威逼利诱,甚至惊动了日军司令松井亲自查问。
![]()
“宝贝早就送人了。”每次潘达于都面不改色。
日本人不死心,在潘家宅院里掘地三尺,却始终一无所获。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那两个他们苦苦寻找的国宝,就在他们脚下一米多深的地方安然沉睡。
1944年,埋鼎的地方因木箱腐朽发生塌陷。潘达于不得不悄悄把鼎挖出来,转移到一间锁死的空房里,用破棉絮和稻草盖得严严实实。
这一藏,又是7年。
![]()
1951年,52岁的潘达于做了一个决定:将大盂鼎、大克鼎捐给国家。
她在给政府的信中写道:“这两件鼎是国家的宝贝,应该放在最安全的地方,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很多人不理解:守了半辈子的宝贝,怎么说捐就捐了?
潘达于的孙子潘裕翼,后来回忆说:“奶奶常说,人不用大富大贵,实实在在就好。”
更让人动容的是,当政府奖励她2000万元(旧币)时,她转手就把钱捐给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将士。
![]()
“战士们在前线拼命,我怎么能要这个钱?”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普通中国女性最真挚的家国情怀。
此后,潘达于又陆续捐出,家族收藏的249件字画,以及380块珍贵的青铜器玻璃底片。几乎把毕生守护的文物,全都献给了国家。
有人问她心疼不心疼,老人笑着说:“放在博物馆里,大家都看得到,这多好。”
2004年,潘达于百岁寿辰。
![]()
上海博物馆为她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庆生会——让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的大盂鼎、大克鼎重新团聚。
那天,老人穿着崭新的棉袄和绣花鞋,在家人的搀扶下,围着展台慢慢走了一圈。
看着两尊巨鼎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的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真好,真好啊。”她喃喃地说。
这一刻,她等了整整80年。那一刻,她笑得像个孩子。
![]()
2007年夏天,102岁的潘达于安详离世。
从19岁到102岁,她用一生履行了一个承诺。
她离宝物最近时,选择了捐献;
离钱财最近时,还是选择了捐赠。
她的孙子潘裕道说:“祖母从不在乎金钱,她在乎的是承诺。”
如今,当你走进上海博物馆,看到那尊庄严的大克鼎,或在国家博物馆见到大盂鼎时,也许会在铭文的反光中,看见一位苏州女子坚定的身影。
![]()
她守了一辈子的宝贝,如今安静地躺在博物馆里,每天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大鼎上的铭文,依然清晰如初,诉说着3000年前的故事,也讲述着一个女人用一生写就的传奇。
原来,有些承诺,值得用生命去守护;
有些责任,需要代代相传。
这就是潘达于——一个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一位普通女子,用84年孤独,守护的不仅是青铜重器,更是一个民族永不熄灭的文化灯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