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消息,美国驻希腊大使乔治·吉尔福伊尔在一次公开发言中,突然点名中国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资,话说得很不客气。
她提到中资控股这个关键港口“令人遗憾”,暗示中国最好主动退出,可这话放出的同时,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节奏就明显慢了下来。
这前后紧挨着的两件事,也在国际上引来了不少关注,美国是不是又在“逼宫”、中国是不是用“停买”来回击。
![]()
美大使“最后通牒”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是通往南欧、中东和北非的重要跳板。
2009年希腊经济当时正陷入债务危机,港口运营也一团糟,中远海运趁此机会与希腊政府达成合作,先是拿到了部分运营权,后来又逐步控股,彻底接手管理。
从那以后,比港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老旧的码头得到了升级,港口效率大幅提升,国际排名稳步上升。
![]()
更重要的是港口带动了周边就业、物流、制造等多个行业,对希腊经济恢复起到了实打实的拉动作用。
这些年希腊政府对中资的态度其实挺一贯的,合作带来了好处,那就欢迎继续干,可到了2025年,美国方面突然坐不住了。
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直接表达了对比港“被中国控制”的不满,话里话外都在施压,要求中方“退出”。
![]()
她还透露,美国正考虑在比港投资,试图“制衡”中方影响力,这种说法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更像是要“赶人下桌”。
关键问题在于,比港是中希两国合法、透明的商业合作成果,是你情我愿的事,美国作为“第三方”,突然插话,显得既突兀又粗暴。
而这背后藏着的是美国对“一带一路”在欧洲逐步推进的担忧。
![]()
比港作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桥头堡,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效益,它的成功让美国感到不安,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在欧洲的“存在感”越来越强,而美方却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
美国显然更希望欧洲的关键节点掌握在自己或盟友手中,而不是“别人家的企业”。
可现实是这几年中国靠货真价实的投资和建设赢得了信任,光靠一句“我们不高兴”并不能改变既定事实。
![]()
中方的反应
面对美国大使这番强硬表态,中方并没有急着回应,但态度是明确的,比港合作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商业安排,不是哪个国家说不喜欢就能推翻的。
中国外交部过去多次重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正常的企业合作,而这次的港口风波也同样适用。
中远海运在比港的运营成果是摆在那儿的,港口吞吐量年年攀升,希腊政府多次公开肯定合作成效,甚至在国内议会讨论中,比港项目也被作为“正面案例”反复提及。
![]()
合作十多年,双方从未曝出重大纠纷,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能稳定运营十多年,本身就是对合作模式最有力的背书。
反观美国这边,虽然口口声声要“投资平衡”,但拿得出手的项目寥寥无几。
说到底,美方更像是想用“战略话语权”来换“商业控制权”,可问题是合作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真金白银去干活,比港的变化,是中国企业一步步做出来的。
![]()
希腊方面的态度也值得注意,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在港口问题上表现得相当理性。
对他们来说,谁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谁就是值得合作的伙伴,美国想靠政治杠杆撬动合作关系,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这种对比,恰恰说明了一个现实,在全球化的今天,靠施压和胁迫搞不出真正的合作,只有尊重、平等才能赢得持久信任。
![]()
中国在比港的做法,是一个“先干事后说话”的范例,而美国的方式,看上去更像是“先发话再看能不能有人听”。
为何出现“大豆停滞”?
就在吉尔福伊尔发言引发争议的同时,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放缓了。
两件事发生的时机的确巧合,也难免让人多想,觉得中国这是在“用贸易打外交”,借着市场动作回敬美国的强硬立场,但真相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
中国企业采购大豆,看的不是谁说了什么,而是谁的价格更划算,目前从美国进口大豆仍然要加征不少惩罚性关税,这是中方对之前贸易战措施的延续。
而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来的大豆,则享受更低的最惠国税率,两边成本一比,选择自然就出来了。
更何况现在中国国内大豆储备相对稳定,南美新季大豆也快要上市,市场上并不缺货。
![]()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然会优先选择低成本的供应源,也就是说,采购放缓是市场行为,不是政治动作。
更何况对美豆的冷淡,其实是美国自己“种下的果”,当初贸易战打得火热时,美国对中国出口施加了高关税,中国作为回应也给美方商品上了税。
这些政策没有取消,现在的贸易环境仍然不算友好。
![]()
美方想靠政治影响来“拉回订单”,但忘了最关键的一点,买卖归根结底是看价格、看成本、看风险,政策不变,市场自然会找更优解。
美国农业界对此其实早就有声音,认为政府的贸易政策损害了出口机会,但在政策没有调整的情况下,这种抱怨并没有实际意义。
如果美方真想让大豆出口回暖,与其盯着中国“是不是在报复”,不如先反思一下自己把市场门槛设得有多高。
![]()
所以所谓的“大豆停滞”,更像是“后果”,当政治干扰了贸易,市场就会转向,这不是谁在斗气,而是市场在做判断。
结语
从港口到大豆,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实则反映出中美关系当前的现实困境。
一方面,美国想在战略上遏制中国的发展步伐,打压其海外影响力;另一方面,它又期待中国继续在经济上买账,维持双边贸易的“热度”。
![]()
这种逻辑本身就矛盾重重,中方的态度很清楚,合作可以,公平是前提,美国若继续用冷战思维处理全球竞争,终究会发现,世界不是围着它转的。
参考资料
美政客盯上中资希腊最大港口,声称希望中企撤出 观察者网2025-11-15
港媒关注中美“大豆外交”:手握遥控器的是中国 2025-11-16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