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7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1月13日报道,国际铜价持续在历史高位区间运行。关注矿石短缺问题与数据中心需求的投资资金推动行情上涨。尤其考虑到矿石短缺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市场对铜产量下降的担忧日益加剧。也有观点认为,铜价将长期维持在每吨1万美元以上区间。
作为国际基准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合约于10月29日一度触及每吨11200美元,创下自2024年5月20日以来的新高。即使进入11月以来,铜价依然维持在高位震荡。
矿石供应隐忧是支撑此轮坚挺行情的背景因素。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矿场9月上旬发生泥石流事故。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智利的主要矿场今年也接连因事故等导致供应受阻,加剧了市场对供应短缺问题的担忧。
铜对于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等产业而言不可或缺,甚至被称为“新时代的石油”,其需求持续增长已成为市场共识。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预测,2025年铜消费量将同比增长3.0%,2026年将同比增长2.1%。国际能源署在设想的“净零排放情景”中预测,到2050年,铜需求将较2024年增长逾五成。
国际铜价于2011年首次突破每吨1万美元大关,此后虽然曾多次站上这一关口,却始终未能企稳。近年来铜价水平稳步提高,从年度均价(收盘价基准)来看,截至11日,2025年均价已达每吨9750美元左右,比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上涨六成,可以说铜价已进入高位运行区间。
美国高盛公司在10月上旬发布报告指出,1万美元将成为新的价格底线。据分析,矿山供应受到限制,再加上人工智能等领域需求增长,成为1万美元这一底价的支撑因素。高盛预测,2026至2027年铜价将在每吨1万至1.1万美元区间运行。
市场已出现铜锭产量下降预期。冶炼企业的盈利来源是从矿石中提炼铜锭的加工费。当前由于矿石品质下降等因素,矿山作为卖方提高矿石售价的“卖方市场”格局已成常态。早在矿山事故发生前,冶炼企业盈利能力已显疲软。
日本国内冶炼企业已开始采取减产行动。三菱综合材料公司10月宣布,2025财年下半年(2025年10月至2026年3月)铜锭产量将较上半年减少14%,原因之一即是矿石采购条件恶化。三菱综合材料、JX金属等四家企业于11日宣布启动铜原料采购等业务整合谈判,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力。
如果受矿山事故影响,矿石短缺进一步加剧,加工费低迷的局面将更加难以扭转。市场风险咨询公司联合代表新村直弘指出:“正如西班牙和韩国同行陷入困境所显示的那样,日本以外地区的铜锭减产步伐也可能加速,这一点无法否认。”
铜作为众多工业行业的关键原材料,价格若长期保持高企,一些工业最终产品的价格或将随之上升,也可能促进铝等替代材料的加快应用。如果投资者在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后主动结束交易,可能会引发价格调整,但推动此轮上涨的根本原因——矿石短缺问题当前难以解决。市场有必要为铜价围绕1万美元关口波动的新常态做好准备。(编译/马晓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