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肺癌作为高发恶性肿瘤,其复杂病例诊疗与全程照护一直是医疗领域的重点课题。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农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院长谈》栏目时说,面对肺癌诊疗中的诸多难题,医院可以通过多学科协作、老年重症精准管理与全病程个案管理深度融合的模式,让医疗服务既有技术精度,更有人文温度。
精准照护特殊群体 平衡疗效与安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肺癌患者占比逐年上升,这类群体常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体能状态较弱,给诊疗方案的制定带来极大挑战。杨农说,针对老年、重症及伴有多种共病的肺癌患者群体,医院秉持“治疗的是一个有自己生活的人,而不仅仅是人身上的肿瘤”的治疗哲学。这类患者身体基础较差、治疗选择受限,精准拿捏疗效与安全的平衡是诊疗关键。
“治疗前,我们团队依托老年综合评估中心,联合老年疾病相关学科、营养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对患者脏器功能、体能状态、营养水平、认知功能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杨农说,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心血管内科专家提前介入调整用药方案;营养科专家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从源头降低治疗风险。方案制定环节,医院摒弃单一肿瘤治疗思维,将肺癌视为需要长期管理的“特殊慢病”,结合基因检测结果优先选择副作用更小、给药更便捷的治疗方式。同时推行“化疗假期”策略,在肿瘤控制与生活质量之间动态调整方案,实现“活得好,活得长”的治疗目标。
全病程个案管理 打通“碎片化”壁垒
传统医疗模式中,患者就诊常面临科室衔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尤其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从挂号、诊疗到康复随访的全流程缺乏专人统筹,就医体验大打折扣。杨农说,为打破传统医疗的“碎片化”壁垒,医院肿瘤中心推行“全病程个案管理”服务,让个案管理师成为患者的“导航员”与“守护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后贯穿始终的精准支持。
杨农介绍,患者完成挂号后,个案管理师便主动介入,通过电话询问病情、明确就诊诉求,提醒必备资料与就诊注意事项,协调复查患者的影像检查预约,节省就医时间成本。入院后,个案管理师为患者建立包含病情、治疗需求、基础疾病、心理状态等维度的专属健康档案,联合护理团队开展健康教育,讲解治疗流程与副作用应对方法,及时对接精神心理科提供情绪支持。出院后,个案管理师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3天内完成首次电话随访,通过线上平台推送康复指导,提前提醒复查时间。依托“快速响应机制”,一旦患者反馈异常情况,个案管理师可立即对接医疗资源并指导紧急处理,构建居家康复“安全网”。
全链条诊疗生态 提质增效护健康
当前,肺癌防治已从单一治疗向“防—筛—诊—治—康”全链条管理转型,患者对连续性、一体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杨农勾勒的“肺癌全链条、一站式诊疗生态系统”,将MDT多学科协作、老年重症管理与全病程个案管理深度融合,已依托医院综合诊疗实力逐步落地。
杨农表示,生态系统“入口端”聚焦“防筛并重”,通过社区义诊、线上健康讲座普及肺癌预防知识,依托低剂量螺旋CT设备为高危人群提供精准筛查,疑似病例可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快速进入核心诊疗环节。“核心诊疗层”以MDT平台为中枢开展联合会诊,融入“老年综合评估”理念,由个案管理师串联各诊疗环节,实现“一站式”就医体验。整个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整合”与“连续”,既打破科室壁垒形成医疗合力,又实现院内外管理无缝衔接,让患者从预防筛查到治疗康复都能获得全程化服务。
展望未来,杨农说,医院将从三大方向推动肺癌防治体系升级。智慧医疗方面,升级随访系统,融入智能化提醒与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全病程数据可追溯、诊疗决策更精准。临床研究方面,聚焦肺癌脑及脑膜转移的“药物入脑难、耐药快”痛点,发起区域性临床研究,搭建诊疗数据库,推动新药临床试验与区域治疗规范化。预防康复方面,整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