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 司晋丽)11月1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5”在京举办。本届城镇化论坛以“共谋‘十五五’发展,共话城镇化未来”为主题,围绕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阶段性要求、引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城市建设新机遇新动能展开深入研讨。
“十五五”时期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增速换挡、质量提升的攻坚时期。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统研判新型城镇化在新时期的功能定位、重点方向与机遇挑战。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在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重点领域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胡祖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魏后凯作主旨报告。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尹稚主持。
江小涓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这既是周期性因素所致,也反映出结构性转型的挑战。要把握“十五五”中心和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系统思维,以人民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部署各项工作。当前,人民美好生活诉求日益多元,这需要统筹资源配置,推动治理体系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同时,共同富裕面临数字技术替代就业与科技企业家收入激增等新挑战,需通过制度设计平衡效率与公平。
胡祖才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要将其放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认识,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来认识,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认识,放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来认识。“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为“十五五”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明确了战略导向,要全面深刻领会。
范恒山表示,城镇化涉及面广、拓展度深、带动力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既是主要内容,又是重要支撑。要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着力三个方面推进工作。第一,以协同联动为指向,优化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第二,以务实精细为指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第三,以一体融合为指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魏后凯就“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核心观点与战略路径。第一,“十五五”时期中国城镇化需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主线。第二,面向共同富裕目标,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和现代化城市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骨架,以现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现代化中心城市体系为主骨架,培育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等共同构成的区域增长极体系。第四,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快,以县域为切入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李稻葵以“‘十五五’期间新型城镇化的特殊定位”为题,他指出“十五五”的核心任务,一是应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首要位置,推动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二是应促进提升内需,巩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扭转近年名义GDP增速下行的趋势,推动经济增长速度恢复,从而稳定就业预期、收入预期等。新型城镇化是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应通过制度设计和公共投入促使农村人口融入现代化经济生活,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需求。
本次论坛还以“多方聚力共绘‘十五五’蓝图”为主题开展圆桌对话,并为《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4》新书发布揭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