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菜的大姐
文/石清华
内弟之妻小红做的饭菜很好吃。我与老婆跟随孙子放了暑假,应约到内弟家去玩,又可一饱口福了。
七点多钟算是早起了,可太阳已经火辣辣地泛着白光,叫人不敢仰望。趁高楼边、大树下尚有阴凉处,赶紧去乘公交车。
车停一站台,有位提着菜篮子的老太婆上车。但见她头发花白,满身泥灰色。那个经风雨见世面的旧竹篮里有四根粗而短、表皮青中带黄、不怎么帅气的黄瓜,还有点看相不好的苕尖、空心菜。另有几个湿旧毛巾铺在篮子底部,人们一看即知是个业余卖菜的勤劳农民。有个与其年龄相仿的大姐问:“你是去看孙子还是外甥的?”
“不是,我是卖菜了回去的,还有一点没卖完,不等了。”
“哦,自家人也是要吃的。”
旁边另一位五十多岁,可能是公务员一类的男人问:“你这一篮子菜,来回买车票,还交城管费,没什么钱嫌了吧。”
“这么一点菜,我又这么老,他们一般不收我的钱。有时硬要交钱,也只出一元钱就行了。我有老年卡,不用买车票。”
“那你这一篮子菜可卖多少钱呢?”
“可卖个二十几元钱,除去所有支出,能赚个十多元,一点辛苦钱。”
我看看她的竹篮,假定仅仅卖黄瓜,每公斤只卖四元,肯定不会只卖二十几元钱。于是很亲切地问:“大妹子,能卖四十元吗?”
“大妹子,你多大?”
我把年龄夸大一点告诉她:“七十岁。”
“七十岁,小弟弟。我五二年生的,七十二岁了,是姐姐。”
“大姐,今天卖了四十元吗?”
“今天卖了四十三元。”
“你一般每天卖多少钱?”
“一般五十元左右,有时也卖一百来元。”
“一个月可以卖二十几天吧。”
“差不多每天都卖,有时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卖,那个时候价格还可以高一点。”
“你自己种的吗?”
“自己种的。”
看那双纯朴的眼、那身陈旧的衣服、那满是泥点的塑料鞋,便知道她是实话实说。
我老妈像她这般年纪的时候,本人已有足够的能力管其衣食住行了。我与老婆曾经多次劝她到城里与我们同住,但总是得到坚定地回答:“在乡下住惯了,没事时还可和左邻右舍说说话,不去。”
有一次雨过天晴时回去看老娘,只见她两膝用塑料薄膜绑上,跪在还有些水迹的垄沟里。低着头,一手撑在菜垄中,一手拔除菜中间的杂草,两手轮换着撑地、拔草。拔一会儿跪着两膝往前爬一点,这大约比站起来后再跪下要省力吧。无论怎么省力,那也是件很累的劳动。因此我去买一蔬菜时,一般都买提篮小卖的农民的菜,且从不还价,大多包零凑整,如二元七角,则给三元。他们的菜新鲜、用药少,不会有小菜贩子的缺斤少两、弄虚作假,更不知用什么“苏丹红”之类的东西装扮出好卖相、图个好卖价。
“妈,您不和我们住在一起也可以,但不种菜园了行不行?”
“劳动习惯了,要是哪天没有事情做,闲着心里就发慌。”
是呀,习惯成自然。我老娘若不是坚持劳动,则可能没有这么硬朗的身体。以后也不再强求,只能常回家看看。
“大姐,你一年四季有菜卖,菜园子有多大?”
“四分地。”
“也就是长宽二十米的样子吧。”
“差不多。”
“大姐,你不等了,是想早点回家,吃饭后去打麻将吧。”
“不,没时间。”
“还有什么别的事吗?”
“回家后做饭、午餐,睡一会儿后起来去菜园子里施肥、下种、捉虫。”
“怎么是捉虫?不是用农药治虫吗?”
“是可以用药治虫,可效果不好。捉虫虽然要多花些时间,但效果好,还可以少花点钱。”
“现在每天睡午觉?”
“每天早晨三点多钟就起来去摘菜,五点多钟老头子用电瓶车送我到街上后去打扫分管的小区。刚摘的菜掐断处还有汁水渗出,很多人一看就晓得是现摘的,卖的价钱好,也卖得快。”
“凌晨三点多钟还看不清楚,怎么摘菜?”
“戴上头盔灯。”
“哦,刚摘的苕尖子清炒,比油麦菜、大白菜、空心菜好吃。苕尖子打不打农药?”
“不打农药。”
“有哪些菜不需要打农药呢?”
“苕尖、南瓜、冬瓜、丝瓜、峨眉豆。”
“你那几分地,一年的收入是很可观的啰。”
“管个穿衣吃饭是没问题的,免得向伢儿们要,他们挣钱也不容易。”
于是竖起大拇指:“你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大姐、一位好奶奶。”
无论她说的是否夸张,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人勤地不懒。而今的社会,无论何人,只要勤劳肯干,定然衣食住行无忧。
到小红家时,客人算是到齐了。都是比较熟悉的亲戚,没什么客套的,随即自由组合:打花牌、搓麻将。大家说笑嬉闹、玩得自在、开心快乐。
“吃饭啰。”
小红一声号令,大家纷纷行动。看着色香俱全的一桌菜,我却有点挑剔:“要是多点蔬菜就好了。”
“我去菜园里摘来。”
小红的妈妈说着就往门前的菜园里走,七十几岁的人了,我赶紧跟着。
很快,清炒苕尖、空心菜下火锅,新鲜环保,齿间留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2024年8月17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