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最近的一场例会,原本是围绕也门局势展开的常规讨论,但意外地在中美之间引发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外交交锋。
![]()
美方代表临时“变调”,在会议中突然指控中国“双重用途”物资流入也门,并最终被胡塞武装使用,试图将中国拉入这场旷日持久的地区冲突中。而中方代表孙磊的回应并没有选择回避或敷衍,而是直接翻出美军在也门的“旧账”,把话题推回到美国本身在该地区的军事干预和人道代价上。
场面之激烈,超出预期。看似一场关于“组件”的争论,实则牵动着中美在全球治理、地区安全和话语权上的深层博弈。
美方冷箭突袭,指控中国“组件外流”
![]()
会议开始时节奏平稳,直到美方代表突然插入一段“调查结果”,称发现一些中国制造的电子元件出现在胡塞武装使用的无人机和导弹中。这类组件被归类为“双重用途”产品,既能用于民用设备,也能应用于军事武器。美方言下之意相当明确:中国的出口监管出了问题,间接助长了也门的战火。
更进一步,美方代表要求中方加强出口审查,防止技术“走漏风声”。虽然没有点名是哪家公司、哪条渠道,但这种模糊指控的背后,其实更像是一种外交施压,借助道义的外衣,在多边场合塑造中国“不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这种操作并不陌生。近几年,美方在多个场合都试图将中国描绘成“全球供应链中的风险源”。从高科技芯片管控,到港口设备安全,再到这次的也门组件指控,都是同一套剧本——放大“可能性”,模糊“证据边界”,再借安理会之口上升为国际舆论事件,顺势推进自己的安全叙事。
![]()
但这种指控并没有实锤。所谓“双重用途”本身就是一个灰色概念,既可用于电动车,也能装在无人机上,关键看用的是什么人、用于什么场景。在全球化供应链密集交错的今天,任何单一零部件的流向都可能牵涉多国贸易,真要追根溯源,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拍胸脯说“百分百干净”。
从这个角度看,美方此举更像是一种“舆论引导术”,试图让中国在安理会这个国际大舞台上“自证清白”,但却不给一个明确的起点。这种操作方式,更接近于“外交甩锅”,而不是事实澄清。
中方“出奇制胜”,反问美军为何频繁轰炸平民
面对美方的指控,中方代表孙磊没有进入“自辩”模式,而是直接反问:美军在也门的空袭,造成了多少平民死亡?这一问,不仅把话题从“组件监管”转向“人道代价”,也让现场气氛瞬间转冷。
![]()
孙磊列举了多起具体事件,包括2025年3月15日、4月17日以及4月28日美国对也门境内目标的打击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
这些数据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当时就被包括路透社、人权观察等国际组织所记录。尤其是荷台达港的空袭,导致关键人道援助物资无法入港,影响了超过2400万人的生存状况。
中方并没有否认全球供应链中存在监管难题,也未回避“双重用途”组件的复杂性,却用另一种方式提醒:真正导致也门局势恶化的,不是某一颗螺丝钉,而是未经授权的军事干预和选择性的人道标准。
![]()
这场“反将一军”的关键,在于道义制高点的转换。美方试图用“责任论”来压中方,但中方转而用“后果论”来对美发问。尤其是在联合国这样一个原本就讲究国际法和人权原则的舞台上,中方的反击显得更加有力。
同时,这也凸显了外交语言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单纯争论谁对谁错,而是通过问题的重新定义,把原本的“被告席”变成“反审判场”。这不仅是一次语言上的胜利,更是一次姿态上的主动。
从安理会到稀土,两用物项管控分歧浮出水面
这起交锋表面看是针对也门,但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美在“双重用途”产品如何界定、如何监管上的根本分歧。这个分歧,并不仅限于军事冲突,更延伸到了经济领域——尤其是稀土出口。
![]()
今年年中,中国针对某些稀土类别加强了出口许可审查,美方第一时间发声,称这将“影响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安全”,甚至有人将其解读为“出口武器化”。而中方则明确表态,这些措施是依法依规的行政调整,目的在于保障资源安全和国家利益,绝非对谁“断供”。
这场关于稀土的争议,其实是“双重用途”话题的延伸版。稀土本身既是新能源车、风电设备的关键材料,也是导弹、战斗机的核心元素。中美之间在这类资源话语权上的拉锯,本质上是“信任赤字”的外化表现。
美方对“双重用途”的定义,往往建立在“最坏设想”的前提上,凡是可能被军用的,就视为风险产品,进而要求出口国承担无限责任。而中方则更倾向于在规则框架内操作,强调多边机制的协调与透明。
![]()
这不仅是技术性问题,更是对国际治理理念的不同理解。一个强调控制和限制,一个强调合作与规范。两者难以调和,尤其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更容易被放大成“战略摩擦”。
这也提醒全球社会,当前所谓的“出口安全”问题,其实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市场行为范畴,越来越多地被政治逻辑主导。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不让全球供应链成为“大国对抗的牺牲品”,是一道难解的题。
中美在安理会上的这场交锋,看似是一次关于也门组件流向的讨论,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
![]()
也门战争已经持续近十年,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区博弈和代理人战争。真正让局势得以缓和的,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单方面行动,而是国际社会的协调努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某些国家在“人道主义”问题上总是选择性发声、选择性干预,一边指责别人出口不严,一边自己在战场上投下炸弹。
信息来源:中方反驳美方针对中国军品出口指责——界面快报 2025年11月06日 12: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