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近日根据群众反映的线索,对辖区内两家药企开展执法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虽然发现违法行为,却没有立案,更没有处罚,而是以指导整改的温情方式收尾。企业不仅顺利完成环保合规工作,更感受到了生态环境执法的“温度”。这一变化,源于荔湾分局创新推行的生态环境轻微违法审慎立案柔性管理机制。
包容审慎、教育为先
“某药业公司和某医药科技公司的废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8月中旬,接到群众提供的线索后,荔湾分局执法人员迅速赶赴投诉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经查,这两家药企同属某集团,共用一套废水处理设施,主要从事中药饮片生产、药品研发及配送业务,日常排放废水主要为车间清洁废水。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尽管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整体运行正常,但在环境管理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新老运营维护人员交接不善,导致设施运营管理上出现了一段时间空档期;另一方面是未按照《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管理台账,特别是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记录、药剂添加的种类与剂量等关键信息都缺失。
“环保台账就像企业的‘环保病历’,能直观反映污染治理过程,缺失台账会导致设施运行情况无法追溯。”执法人员现场向企业负责人解释道。
按照常规执法流程,一旦发现企业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一般会启动立案程序。但荔湾分局执法人员这次并未急于立案,而是翻开了《荔湾分局生态环境轻微违法审慎立案柔性管理机制(试行)》。该机制提出,对列入免罚清单的轻微违法行为审慎立案,优先采取“责令改正+指导帮扶”措施,落实包容审慎、教育为先。
“两家企业都是首次出现这类问题,且未造成实际环境污染,符合审慎立案机制适用条件。”执法人员介绍。据此,荔湾分局决定暂不立案,而是向企业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并派出指导小组手把手地帮助企业补齐短板。
“开始以为会被罚款,没想到他们像是免费请来的专家一样,帮我们梳理流程、堵塞漏洞。”药业公司负责人坦言,以往对环保台账重视不够,经过这次才真正明白台账对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帮扶整改,企业实现“主动合规”
在执法人员的指导下,两家企业仅用3天就完成了整改,不仅建立了规范的环境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废水设施运行状态、药剂添加和自行监测情况,还加强了设备维护与管理,在排水管道入口增设格栅,避免杂物堵塞影响调节池的收集功能。
执法人员开展整改核验,委托荔湾环境监测站对企业的废水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废水排放口的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均达标,总汞、总砷、总铅等重金属指标均未检出。“现在每天都会按时记录台账。我们还专门请第三方开展环保评估,计划投入资金升级改造污水站。”医药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经过这次整改,企业的环境管理意识明显提升,后续还会定期自查,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
![]()
荔湾分局执法人员组织开展废水监测。
此次案例是荔湾分局推行生态环境轻微违法审慎立案柔性管理机制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该机制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将《广东省生态环境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目录》《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不予处罚事项清单》等政策细化落地,对建设项目备案、污染物轻微超标、台账记录不规范等45项轻微违法行为,明确先整改、再评估的处置流程,同时配套行政约谈、集中培训等帮扶措施,推动执法从“刚性处罚”向“刚柔并济”转变。
“执法不能以罚代管,更不能一罚了之,要通过科学监管,引导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守法。”荔湾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完善柔性管理机制,既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严厉打击恶意违法、严重污染行为,也要为守法企业提供更包容的发展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