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都西安的现代街巷中,一群身着五彩羌服、头戴特色瓦片帽的青年学子款款而行,引来无数驻足。他们并非穿越时空的羌族先民,而是来自西安多所高校的“宁强羌文化青春大使”。近日,20名大学生以青春之姿,将宁强羌族新年庆典带入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一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展演,为千年非遗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
一、非遗生新境:从宁强走向西安的“活潮流”
在此次活动中,羌文化不再是书本中的“活化石”,而是跃动于都市街头的“活潮流”。大学生们身着宁强羌族传统服饰,那极具特色的瓦片帽勾勒出古朴而鲜明的民族轮廓,在西安的现代场景中展示着羌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从宁强的乡土走向城市公共空间,生根发芽。
![]()
![]()
![]()
二、青春执笔:传统文化的当代“翻译”与破圈
这群“青春大使”的核心贡献,在于他们以青春视角为宁强羌文化担任“翻译官”。他们并未止步于原样复刻,而是用现代舞重构宁强萨朗的节奏,将宁强羌族纹样与街头艺术碰撞出新火花。这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制,而是宁强羌文化基于理解的再创造。年轻人以自己熟悉的语言重新诠释来自宁强的传统,使其从“被观赏”走向“被参与”,真正实现了非遗的“破圈”传播。
![]()
![]()
三、古城新韵: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由宁强策划的此次活动选址西安,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明对话。昔日长安,是丝路文化交融的中心;今日西安,再度成为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展示窗口。来自宁强的羌年喜庆与古都的厚重相映成趣,宁强羌服的绚丽与唐韵的华美交织生辉。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既是对丝路精神的当代呼应,也是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诠释。
![]()
![]()
走向未来的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这场由青春主导的穿着羌服庆羌年活动,如同一幅动态的文化长卷:它既延续了宁强羌族“敬天爱人”的古老智慧,也绣入了这个时代的创新线条。正如策划者所言:“我们不是在抢救一个即将消失的文化,而是在帮助它找到通向未来的路径。”当羌服的彩袖拂过古城墙,当羊皮鼓声汇入城市脉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节庆,更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文化自信。非遗不古,青春正好;宁强羌韵,生生不息。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