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高处不胜寒"的地方,拉达克。最近这地儿可热闹了,不过不是旅游旺季那种热闹,而是老百姓举着牌子喊"莫迪下台"的热闹。新德里那些老爷们现在肯定头疼得很,毕竟自家后院起火可比边境对峙难搞多了。
先看看拉达克人有多憋屈。2019年莫迪政府大手一挥,把查谟·克什米尔邦拆了,单独划出个"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当时当地人还放鞭炮庆祝,以为从此摆脱克什米尔的压制能过好日子。结果六年过去,大家发现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以前好歹有个地方议会能说说话,现在连这点自治权都被收走了。
![]()
今年9月24日这场冲突彻底点燃了火药桶。当地人为争取建邦和环保权利上街游行,警察二话不说直接开枪。现场目击者说催泪弹放得跟过年放烟花似的,子弹专往人上半身招呼。最后清点:4个老百姓被打死,90多人挂彩,还有个25岁的工程系学生纯粹路过看热闹,脖子挨枪子直接送了命。
最绝的是事后处理,政府先把网络掐了,再把带头的环保名人旺楚克抓了,还扣个"危害国家安全"的帽子关到1400公里外的监狱。这套"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套路,玩得比宝莱坞反派还溜。
拉达克老百姓的诉求其实简单得可怜:一要环境保护权,别让采矿公司把雪山挖秃了;二要语言文化保护,“别让印地语教学灭了藏语”;三要就业机会,别让年轻人除了当兵就没活路。结果莫迪政府给的答复是:没门!这种"你要苹果我给秤砣"的应对方式,连退休老兵都看不下去了。52岁的丹巴大叔当了30年兵,现在跟着年轻人绝食抗议,结果被警察拿警棍教育"爱国姿势"。
![]()
拉达克97%是藏裔佛教徒,按人口比例算简直是印度军队的"人才输送基地",几乎家家都有穿军装的。以前年轻人以参军为荣,现在画风突变。9月镇压事件后,当地招兵站门可罗雀。为啥?老百姓算明白了:给印度卖命三十年,回头想保护家乡雪山就被打成"反国家分子",这买卖太亏。
莫迪政府的应对堪称灾难级公关。内政部装模作样开了次协调会,结果拉达克代表发现对面坐的都是打官腔的办事员,真正管事的连面都不露。
受害者家属上门讨说法,官员躲得比高原兔子还快。倒是扣帽子功夫一流:先说抗议者是暴徒,又改口说被境外势力收买,最后干脆说"监控显示你们先扔石头"。
经济账更让人心寒。莫迪政府嘴上喊着"开发边境",结果六年过去,拉达克失业率翻倍,物价涨得比登山索道还快。所谓基建全是军用公路,老百姓盼的学校医院影都没有。年轻人只能卷铺盖去德里当廉价劳工,留下老人对着融化的冰川发呆。当地网红安格莫吐槽:"投莫迪票是我人生最大错误。"
![]()
最黑色幽默的是"爱国"新定义。在拉达克,种树保护水源是"不爱国",反对挖矿建坝是"不爱国",连要个地方议会都成了"分裂国家"。但政府自己呢?放任企业污染冰川没事,强征土地没事,警察开枪更没事。
其实拉达克困境暴露了莫迪第三任期的统治逻辑。边缘地区要么听话拿补贴,要么吃枪子。东北各邦闹独立,克什米尔天天戒严,现在连西北边境都反了。
对中国来说,这倒是个观察窗口。拉达克位头顶中印边境,左手巴基斯坦,右手阿克赛钦。现在当地人把印度国旗都烧了,说明离心力加速度远超新德里预估。当边境百姓发现"爱国"等于"当炮灰","发展"等于"被掠夺"时,隔壁的繁荣稳定会不会成为新选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