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进入战火纷飞阶段之后,导弹变成俄军最为危险的武器,在2022年2月24日战争开始的第一天,俄军就向乌克兰发射了大量的巡航导弹以及弹道导弹,目标直指基辅的重要军事设施和机场,试图凭借猛烈的导弹攻势尽快摧毁乌军的作战能力。不过乌克兰早就做好了准备,在遭受袭击之初,大量的乌克兰飞机都被快速转移走,空军保留着关键战力,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
战事延续,俄军的攻击策略有所改变,到2022年3月时,他们开始重点打击燃料库和后勤线,利沃夫一处燃料库被袭之后发生爆炸,并且连续燃烧好几天时间,给乌克兰的后勤补给带来不少麻烦,在这段时间里,乌克兰的防空系统表现得相对不错一些,借助S - 300这样的拦截手段击落了一些导弹,大约有4成左右的比例可以做到成功拦截,工程队快速行动起来,把那些被轰炸破坏掉的桥梁修好,保障交通物流尽快恢复正常状态,将俄罗斯军队所造成的毁坏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俄军一开始想借导弹袭击快速打掉乌克兰的抵抗意志,没想到地面部队推进慢吞吞,双方就僵持起来。因为没得到速战速决的效果,这场仗成了长期拉锯的局面,这时候无人机渐渐变成了有用的辅助攻击工具,2022年7月时,俄罗斯从伊朗引进沙赫德-136无人机,跟导弹一起用,去打击敖德萨港口乌克兰粮食。
![]()
西方情报在俄乌冲突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准确的情报可以提前让乌方判断出俄军发射的导弹路线,然后移动防空阵地,并疏散人员和居民区,这也可以让人员伤亡降到最低。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空效率。到2022年10月之后,俄罗斯开始攻击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和变电站了,一天时间里射出去超过80枚导弹摧毁乌克兰各大变电站导致全境停电,在短短48小时之内就完成了7成电力恢复工作。
西方国家提供的先进防空系统对于乌克兰的防御能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NASAMS系统的投入使用让乌克兰导弹拦截率达到了60%,除了在拦截方面增强了力量,在弹药储备上也做了调整,分散配置弹药库避免被集中导弹攻击。这种灵活的策略一直贯彻在整个抗俄行动中。
![]()
时间推进至2023年,俄方也在战争中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方式手段。无人机被俄军用来扰乱乌军雷达防御,想要突破防空网络,同时俄罗斯导弹攻击强度并没有降低,在5月份时俄军第一次用上了Kh-47M2“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不过这一次由乌克兰的爱国者导弹系统所拦截下来,这一事件对于乌军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自身现有防空能力的一个展示、记载了是首次在战地上实弹打击成功的拦截下该类导弹的重要记录。
战争期间,乌克兰不但保护了军事设施和城市居民区,就连核电站也得到了很好的防护。尽管一些导弹的袭击波及到了扎波罗热核电站周围区域,但是核心设施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破坏,在工程团队的努力下,核电站修建起了防护墙,保证安全运作,这也显示出了乌克兰对关键设施保护上的果断与迅速。
![]()
俄军一直在进行长时间消耗战,其导弹库存根本不够用,在朝鲜、伊朗购买零件保持攻击节奏。目前俄军的产能依旧跟不上高烈度战争带来的损耗速度。后勤压力巨大,战斗员士气低落等问题让俄方陷入窘境。
2025年俄军发动的攻击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7月,数百架无人机和数十枚导弹被用来实施大规模袭击,并且范围很广。同年9月份一次达到巅峰的一次行动中,在一天时间内就发射了810 架无人机以及13枚导弹。而到了10月则更加糟糕,以270枚导弹来攻击乌克兰电厂创下了最高的单日导弹使用量记录,全国停电。
![]()
乌克兰虽然遭受着如此猛烈的进攻,但是它展现出来的韧性是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的。物资紧缺的时候,士兵和民众会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快速地去修房子;停电了以后,大家就会点燃那些温暖的蜡烛继续生活下去,在街头巷尾、在战场上他们都有着一种顽强抵抗的精神意志,这也是为什么乌克兰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俄乌冲突还给世界敲响警钟,导弹袭击很可怕,但不是无所不能,在现代战争中,夺取土地和民心比单纯的武力更关键,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也是一堂课,台湾的防空系统比如爱国者、天弓等也从中学到了东西,乌克兰的战斗显示了网络战和电子战如今已是现代战争的关键一环,中国也要想好怎样在未来遭遇类似的技术攻击。
![]()
这场战争久拖不决,国际制裁带来的经济影响也是一大原因。俄军的战争机器运转困难,经济压力是制约它继续战斗的一条重要绳索。俄罗斯没有在速战速决中赢下来,这也可能给全世界一个很明确的信息:任何国家如果想打赢一场战争,在军工产能、后勤保障、导弹攻势以及多维战术协同上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行,导弹强大但真正的胜利还需要其他实力做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