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7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1月3日发表题为《亚洲的双重争夺:关键矿产、能源与维系格局的贸易商》的文章,作者是盖伊·基奥尼。全文摘编如下:
亚洲正同时经历两场变革:一场是清洁能源技术革命,另一场是人工智能革命。这两场变革引发双重争夺:一方面,变革催生了对关键矿产的前所未有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们也在更广泛层面推高了能源需求。这两大持续推进的变革共同构成绿色转型与数字扩张的核心支柱,进而推动对铜、镍、钴、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激增,对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各国政府仍在四处奔走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传统矿业公司则在寻找新矿脉。然而,一批新的稳定力量已悄然登场,其潜力至今仍未得到充分关注。它们是那些默默保障该地区工厂、数据中心与电网供应充足的贸易及物流公司。
亚洲的产业转型正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现象在该地区几乎所有工业化经济体中都可以见到,韩国庞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带、印度的数据中心扩建计划、新加坡在氢能领域的雄心均是例证。国际能源署预估,到2040年,关键矿产的需求将暴涨300%。与此同时,到2035年,亚洲地区的电力消耗预计将实现70%的惊人增长。尽管需求如此旺盛,但从红海到南海的航运瓶颈、炼油厂产能短缺以及新地缘政治裂痕,仍在威胁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命脉。
与此同时,美国正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与“印太经济框架”重构供应链,试图将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盟友纳入非中国关键矿产网络。
尽管各国政府已意识到这些迫在眉睫的挑战,但其应对措施多为长期投资、双边协议及战略规划,推进速度远远跟不上挑战的步伐。相比之下,维持关键物资稳定供应所需的灵活性、资金支持与实地渠道,可来自更灵活、更具经验的主体:私营贸易商。这些贸易商能以适应性强的中介身份,凭借丰富经验与广泛人脉,在该领域的众多相关方之间灵活协调,包括生产商、港口与终端用户。
亚洲经济体如今正处于十字路口。要在资源民族主义与全球碎片化的背景下维持增长,它们不仅需要新矿场或新炼油厂,更需要具备韧性的渠道,即灵活、分散且商业可行的供应网络。贸易商正是这一体系中的关键变量。它们融合资金、物流与风险管理的能力,可以提供国家间协议无法复制的韧性保障。
这一模式也与该地区的政策重点高度契合。日本经济产业省呼吁对电池金属采取“多渠道采购”策略,印度推动本土加工商与全球贸易商建立合资企业,新加坡则致力于成为亚洲液化天然气与关键矿产的首要贸易枢纽。在上述各种情况中,私营部门中介都扮演着连接纽带的角色,串联起上游与下游、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一种新的经济安全理念正逐渐形成:衡量经济安全的标准,不再仅限于储备量或炼油产量,还包括物流灵活性。
对于亚洲而言,这些企业已成为该大陆在能源与矿产双重争夺中的战略资产。随着清洁能源技术需求加速增长、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不断涌现,亚洲的崛起将取决于由谁掌控能源和矿产运输的路线、数据、技术及资金流。在这场竞争中,贸易商完全可能成为亚洲经济安全的新型保障者。(编译/杨柯)
![]()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