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绘艺学:避开二分法陷阱,为什么你的画面总显脏或扁平
很多人掌握二分法后,画出来的画面仍难尽如人意 —— 要么受光面与背光面交界处 “灰蒙蒙一片”,色彩混杂显脏;要么亮暗区域像 “贴上去的色块”,毫无立体层次,沦为扁平。其实,二分法的 “脏” 与 “扁平” 并非技术不熟练,而是忽略了 “色彩统一性”“光影逻辑性”“边缘过渡感” 三个核心细节。找准问题根源,才能让二分光影既干净通透,又立体饱满。
![]()
画面 “显脏” 的核心原因:色彩杂乱与过渡粗糙。不少人画二分法时,习惯随意选用颜色 —— 受光面用高饱和色,背光面用深灰色,甚至加入与主色调无关的杂色,导致亮暗区域 “色彩脱节”,自然显脏。比如画暖光下的苹果,受光面用纯红,背光面却用深棕(未融入红色调),两种颜色缺乏关联,交界处就会出现 “生硬拼接” 的脏感;更常见的错误是过渡区域 “反复叠加颜色”,用不同色阶的颜料多次涂抹,导致色彩混杂,形成灰蒙蒙的 “脏色块”。此外,忽略 “环境色影响” 也会让画面显脏:暖光下的背光面本应带淡蓝(暖光冷影),若直接用纯黑或深灰,会让暗部 “闷且脏”;冷光下的背光面需带淡橙(冷光暖影),若用纯灰,也会显得单调脏浊。
画面 “扁平” 的关键症结:光影逻辑缺失与边缘单一。二分法的核心是通过 “受光面与背光面” 塑造体积,若忽略光影逻辑,就会沦为 “平面色块分割”。常见问题有二:一是 “光源方向不明确”,受光面与背光面划分无依据 —— 比如画人物时,既想体现左侧光,又想保留右侧亮部,导致亮暗区域混乱,人物像 “纸片”;二是 “边缘处理一刀切”,所有明暗交界线都用硬边,且亮暗区域内部无过渡 —— 比如画球体时,受光面用纯白、背光面用纯黑,交界线是笔直硬边,没有随球体弧度的软边过渡,自然显扁平。还有人会 “忽略投影关联”,受光面与背光面有明确划分,但投影与物体脱节(如苹果投影未连接背光面),或投影全用纯黑且无虚实变化,导致物体 “浮在画面上”,缺乏立体支撑。
![]()
解决 “脏” 与 “扁平” 的三个实操步骤:定调、顺光、控边。
第一步 “定色调统一色彩”:画二分前先确定主色调与光源色,受光面融入光源色(暖光加黄、冷光加蓝),背光面融入环境色(暖光冷影加淡蓝、冷光暖影加淡橙),且亮暗区域都要基于物体固有色调整 —— 比如暖光下的红苹果,受光面用 “红 + 黄”,背光面用 “红 + 淡蓝”,避免无关杂色,从根源杜绝脏感。
第二步 “顺光源明确逻辑”:动笔前先标注光源方向(如 45 度侧光),严格按方向划分受光面与背光面 —— 侧光下物体亮暗各占一半,顶光下顶部亮、底部暗,逆光下边缘亮、中心暗,确保亮暗划分 “有理有据”;同时为亮暗区域内部加 “轻微过渡”,受光面从边缘向中心稍亮,背光面从交界线向内侧稍暗,避免纯黑纯白的极端对比。
第三步 “控边缘强化层次”:根据形体转折调整边缘 —— 转折明确处(如立方体棱边、人物颧骨)用硬边,转折缓慢处(如球体过渡、人物脸颊)用软边;投影也需 “近硬远软”,靠近物体处硬边、远离物体处软边,且投影颜色要与背光面呼应(如暖光下投影带淡蓝),让物体与环境关联,摆脱扁平。
二分法的 “脏” 与 “扁平”,本质是细节处理的缺失。只要牢记 “色彩统一不杂乱、光影逻辑不混乱、边缘软硬有变化”,就能避开陷阱。比如画暖光下的立方体:受光面用 “黄 + 固有色”,背光面用 “固有色 + 淡蓝”,交界线用硬边(符合立方体转折),投影靠近物体处硬边带淡蓝、远处软边渐浅 —— 这样的二分光影既干净通透,又立体饱满。记住:二分法不是简单的 “亮暗分割”,而是 “有逻辑、有层次、有色彩关联” 的体积塑造,做好细节,就能告别 “脏” 与 “扁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