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纺织厂
你会想到什么
轰鸣的机器、堆积的废料、排放的污水?
在桂林漓江畔的诗意画卷里
有一座占地
超5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林
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近日
借着“十如对话”活动的契机
记者走进这片画境——
溢达集团的十如园区
远眺是如诗的山水画
近看是井然的生产线
这座工业园林
为何能建在桂林山水之间?
![]()
今年8月
十如拿下全国首批
“零碳园区”认证
全国仅4家
广西独此一个
纺织工业本是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
十如的零碳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走,带你们看看我们的减碳秘诀。”
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大勇
带记者开启了一趟减碳之旅

车间里
环保洗水设备
仅需传统洗涤方法4%的用水量
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漫步在园区之中
更多的减碳巧思藏在细节里
成片的竹林和花草不仅是风景
更是“天然碳吸附器”
垃圾桶顶铺着光伏板
白天发电
晚上就成了路灯

员工食堂的厨余垃圾
也成为浇灌花草的有机肥料
生产纽扣剩下的废料
混着水泥做成路边的凳子、洗手台和花盆

“路沿石的配方、光伏垃圾桶的设计
都是员工自己琢磨出来的。”
孙大勇说
在十如
每一处都在践行低碳理念
每个人都是减碳的参与者
零碳=零排放吗?
“零碳不是完全没排放,而是收支平衡。”
孙大勇解释
生产难免排出二氧化碳
但园区里的植物、节能设备能“赚”回氧气
一进一出刚好抵消
最终实现净零排放

2012年
溢达开始规划建设一座可持续发展园林
对生态要求越严苛的地方
越能倒逼企业减碳
项目最终选址在
距离漓江10公里的一座废弃砖厂
从规划到建设再到投入使用
花费约20亿元、耗数年时间
![]()
十如园区原貌。
记者忍不住问:
“作为一家纺织企业
搞生产是为了盈利
为何要建一座
看起来‘不务正业’的可持续园区?”
“我们当然关注经济效益
但更想引领行业变革。”
孙大勇说
如果一直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路
纺织业早晚会萎缩
甚至被迫迁去别的国家和地区
只有主动变
才能让这个行业好好活下去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
系统性变革
需要打破传统路径的勇气
更需要能源结构、产业模式、生活方式
的全面转型
十如的故事
正为低碳变革提供一个
可复制的“零碳样本”
也让更多人看到
工业与自然
可以和谐共生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田希霞 刘冬莲 摄像 实习生 何泽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