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走了”——短短四个字,上周在群里疯传,配图是一张模糊的医院走廊。三分钟后,这条消息被戳破:照片拍摄地其实是台北某影棚,大S当天正在里头拍广告。谣言来得快,去得也快,却把一个更真实的问题推到台前:为什么我们总对女明星的“崩溃”如此上瘾?
答案藏在她最近半年的动作里。
![]()
一、把婚姻做成一门生意
10月官宣的护肤联名,核心卖点只有五个字——“婚姻保鲜术”。品牌方毫不避讳:灵感就来自她和具俊晔每天视频通话的“甜蜜仪式”。产品还没上市,预售页面已经涌进8万份登记。道理很简单:观众想买的不是精华,是“把爱情留住的魔法”。大S团队把日常对话、手写卡片、情侣纹身这些碎片,打包成可复制、可贩卖的“仪式感”,情绪价值直接折算成现金流。
![]()
二、把健康疑云变体检广告
9月癫痫复发传闻上热搜那天,工作室没有“律师函警告”,而是甩出一张她做体检的卡通预约卡,配文“30+女性别忽略年检”。同日,合作医美诊所顺势推出“大S同款抗衰套餐”,电话被打爆。负面传闻24小时反转,变成一场精准的健康营销:明星背书、女性焦虑、限时预约,三件套一气呵成。
![]()
三、把家庭纠纷拍成续集预演
8 月汪小菲申请终止赡养费,全网等着看“互撕3.0”。结果双方一句“满意新协议”轻飘飘带过,留下无尽空白。空白才值钱——小S已确认新综艺《真正的姐妹》明年上线,1.2亿新台币制作费里,最大卖点就是“真实家庭互动”。观众越好奇协议内容,节目预热越省宣发费。所谓“圆满解决”,不过是把戏份留到镜头里。
![]()
四、把“大S”变成可持续 IP
盘点完你会发现:婚姻、健康、家庭,每个容易翻车的雷区,都被她转成流量入口。过去明星怕被消费,现在怕没东西可被消费。大S的做法像开一间“明星子公司”——把私生活拆成业务线:爱情线卖幻想,亲情线卖治愈,健康线卖焦虑,每条线都有产品、有定价、有复购。只要观众还愿意投射情绪,IP就永远不会“去世”。
![]()
所以,下次再看到“大S昏迷”的标题,不妨先问自己:我们到底在关心她,还是在消费自己缺的那块拼图?
她早已不是“女明星”三个字可以概括,而是一台精准的情绪收割机。机器轰鸣,产品更新,观众买单——这场无限循环的游戏里,真正的悬念只剩一个:当新鲜感褪去,下一条可贩卖的裂缝,她准备什么时候放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