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秀山巨丰堰的堤岸上,一阵清脆的童声朗诵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场别具一格的“水韵传承·家园共护”活动在此举行,15组来自清溪场街道芒洞村的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第一次系统地认识了家乡这项世界级水利工程。
![]()
在秀山巨丰堰堤岸上诵读。吴小霞摄
本次活动依托“边城护苗”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是秀山县民政局深化基层服务、打造“灯屿守护”品牌的重要实践,由重庆丽群妇女儿童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旨在通过链接本土资源,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兼具教育意义和情感支持的高质量陪伴活动。
活动特邀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程艳作为主讲。她在古堰源头,将数百年的治水智慧转化为生动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资源保护的当代意义。“原来我们家门口就有这么了不起的古堰!”参加活动的孩子兴奋地说。
![]()
孩子们了解家乡古堰的历史文化。吴小霞摄
在巨丰堰畔,程艳又组织家庭分组朗诵诗歌《假如只是一滴水》,用声音感受水的珍贵。“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让孩子放下手机,走进自然,了解家乡,希望以后能多开展!”一位陪同参加的监护人在活动中表示。
随后,孩子及家长有序排队,转场至芒洞村委会的“巧手共建”环节,在社工的讲解与引导下,孩子们两人一组,家长参与协助制作“水滴时钟”,平时疏于交流的家庭成员间、邻里间,展开了有效的合作与鼓励。活动尾声,每个家庭在研学手册上写下节水宣言和对家乡的祝福。
“本次巨丰堰探访是‘灯屿守护’品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家园共育服务的成功探索,我们设计活动时,特别注重‘家园共育’理念。”秀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灯屿守护”不仅要守护困境儿童,也要赋能家庭监护人,让家庭在共同探索家乡之美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沟通、协作,建立更健康的家庭关系。
县民政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边城护苗”项目框架下,深化“灯屿守护”品牌建设,完善“启灯人”培养机制,通过系列培训、个案督导等方式,持续提升“掌灯人”队伍的专业能力,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更优质、更持续的关爱服务。(蔡昌怀、吴小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