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兰绍华 蒋易薇 周湘琼 鄢跃斌 杨彬)11月12日晚,新宁县城宏锦商业广场人流涌动、歌声飞扬。崀山群众文化风采系列活动——2025年新宁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成果展,在这里火热上演。一个个红色经典节目奏响文化惠民强音,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的澎湃力量。
夫夷江边的金城书院,静谧宜人。该书院理事长肖剑锋、院长肖富山和副院长张才山、周光辉以及一批书院文化志愿者分工合作,或伏案整理文献,或在野外拓印摩崖石刻,抢救传统文化。
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崀山各个景点,文旅宣传志愿者为游客讲述著名诗人艾青“崀山山水赛桂林”的咏叹,描述将军石的故事,唱响崀山峒歌。
![]()
地方小戏展演
游客来到舜皇里旅游度假区,沉浸式欣赏大型文旅实景演出《爱在崀山》,全方位体验崀山文化、书院文化、楚勇文化、非遗文化等。
![]()
《爱在崀山》演出
“十四五”期间,这一个个片段、一幅幅画面,几乎每天都以新的表现形式,发生在新宁县的每个角落。由点到面,形成“文化兴盛”的新景象,并与旅游、生态、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刷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勾画成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
群众文艺展演 何志鸿 摄
文化地标何以立?书院复修续文脉
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引领并激励着新宁县委县政府担当作为。2021年新宁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文化溯源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具有新宁印记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
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如何打造?新宁县委明确,让金城书院担负起书院文化、放生阁文化和夫夷古城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
该县金石镇北门尖子上的夫夷江畔,有2座两檐式的仿古牌楼。顺街往江边走,右边是放生阁,左边是金城书院。完成复修的金城书院是四合小院,门柱上有楹联“岳麓居前有材唯楚,崀山继后为盛于斯”,大堂悬挂“道南一脉”匾额。置身于金城书院,人们在古朴书香中,一边欣赏名人字画,一边聆听副院长张才山讲述金城书院的历史,讲述新宁书院文化。
张才山介绍,新宁的书院文化兴起于北宋年间,历史上先后涌现了谏议书院、金城书院、资深书院、斗光书院等四大书院。以谏议书院、金城书院为代表的新宁书院文化,奠定承载湖湘文化余脉的基石,培育了周仪、周湛、周钦为代表的“宋三周”,以及李敏、刘长佑、刘坤一为代表的明清“三总督”。
金城书院成立“夫夷古城文化”课题组,通过收集整理史料、走访知情人士、考察实物遗存、组织文史学者研讨等形式,对新宁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认真的梳理。他们对具有挖掘保护、传承利用价值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为老城区改造及沿江风光带建设的文化景观打造提供参考。
5年来,新宁县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修缮与新建并举、历史与现实结合、近期与远景衔接”的原则,有计划地实施老城区沿江风光带(防洪大堤)建设与老城区提质改造。
这几年,在金城书院和放生阁,国学讲堂、二十四节气茶话会、书院文化沙龙、学术研究等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方水土何以奇?神话英雄铸传奇
新宁有两座“奇山”:崀山和舜皇山。这两座山的命名,传说都源于舜帝。
![]()
崀山丹霞美景 颜克明 摄
舜帝赐崀字,意为山之良也。传说这片天造地设的奇山秀水,曾羁縻舜帝南巡狩猎的骊骑,牵留有二妃飘逸的裙裾。又传说,痴情的湘妃追寻舜帝南巡的足迹,泪洒篁竹成“泪痕”斑斑的崀山湘妃竹。舜皇山原名红云山,后因舜帝三访此地,故改名舜皇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孕育传奇人物的地方。新宁不但有崀山、舜皇山、夫夷江这样的好山好水,自古也是才俊辈出。名震天下的晚清湘军,新宁是发祥地。新宁楚勇,就是湘军的源头。
楚勇的创始人、“湘军第一悍将”江忠源,出任过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和云贵总督的刘长佑,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南洋通商大臣、湘军最后的统帅刘坤一……新宁人用血与火的淬炼,彰显了他们大山一样的品格和无坚不摧的精神。
崀山景区里的将军石,俨然披坚执锐的古代将军,俯视着千山万壑,犹如指挥着成千上万英勇善战的新宁楚勇,征战四方。人们看到它,恍若楚勇的铁血往事,又扑面而来。
新宁,是一方红色的热土。在大革命时期,先后有1000多名新宁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宛旦平就是其中之一。
宛旦平,这位年仅30岁就壮烈牺牲的英勇战士,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他的一生。1900年,他出生于新宁宛家岔村,1919年赴长沙求学,1924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入学黄埔军校,参加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27年因受伤被捕,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妥协。经组织营救出狱,先后在上海、广西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宛旦平与邓小平、俞作豫成功策划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任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后在掩护大部队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旦平故里红色旅游景区总面积1.5万平方米,内设新宁烈士纪念馆、宛旦平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新宁县双拥国防教育展览馆、新宁烈士纪念园等景点。景区历史文化深厚,有千年古树、百年古祠、古塔、古码头等。
现在,这里不仅是一处热门的“省级红色旅游景区”,还是“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大家看到的这些布满补丁的旧衣服、破损的鱼篓,是宛旦平生前所用过的物品。他在狱中坚守信仰,拒写反省书,无不折射出其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该景区负责人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讲述着关于宛旦平生平的点点滴滴。
历史印记何以存?古建保护见乡愁
古风雨桥、古石板桥、古宗祠和古民居,是新宁地域文化的瑰宝,是新宁历史文化的立体呈现。
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陈湘运介绍,新宁的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每一座宗祠,都隐含着一部兴衰交替的宗族历史;每一座古民居院落,都演绎着一个家族悲欢离合的故事。
该县一渡水镇,就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院落——西村坊。
“中国传统村落”西村坊,是一个典型的富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清代院落。民宅群坐西北朝东南,主体建筑成三纵三横排列,组成9座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院落。
穿巷过弄,走在整洁的石板路上,仿佛触摸到静谧深远的历史脉络。看院墙高处的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涂抹青山绿水,雕梁画栋尽显历史韵味。
如诗如画,文脉深远。数百年来,西村坊村因其增辉的书香院落、楼台亭榭、动人故事,久负盛名、家喻户晓。近年来,尤其是“十四五”期间,西村坊村坚持保护为主、修缮开发为辅的原则,对村内古民居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新宁县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加强对文保单位的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对库藏文物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一周一检查,确保库藏文物安全。认真组织文物保护和考古业务培训,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对新新高速公路黄龙镇虎型山路段施工现场进行考古调查和文物价值认定、处理。同时,完成“中央红军长征舜皇山旧址修缮工程”“放生阁展示工程”等计划书的编制。大力推动旦平故里红色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新宁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持续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审核上报四普数据187处。
古老技艺何以活?非遗创新引潮流
“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清晨的崀山脚下,省级非遗崀山峒歌传承人陈孝友正一边吟唱,一边指导学员发声技巧。“峒歌的发音要像山泉一样清澈,唱腔要如山风一般自然。”作为新宁“八峒瑶山”人,陈孝友从小受瑶族非遗文化熏陶,喜欢翻唱峒歌,曾翻山越岭走进大山的瑶寨中整理前辈峒歌作品。
“我们目前非遗课堂开设的课程种类很多,如崀山峒歌、戏剧脸谱、国学礼仪等,每年都有邵阳市各地中小学生及外来学生来到舜皇里非遗基地研学。”陈孝友说,最让他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对这门传统艺术产生兴趣。
关于如何更好传承瑶族非遗文化,陈孝友结合自身经历表示:“还是要创新作品,创作出受欢迎、广流传的峒歌歌曲,更加注重传承人的培养。”
在湘南武术馆,岩鹰拳传承人刘烈红正在指导学员练习。“岩鹰拳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像岩鹰一样,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位82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至今每天坚持练拳。令他自豪的是,岩鹰拳已走进当地中小学课堂,成为特色体育项目。“孩子们都喜欢学,说比课间操有意思多了!”
目前,岩鹰拳通过师徒传承与学校教学相结合,创编中小学广播操实施校园推广,现有习练者近10万人。
据介绍,新宁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3项、市级8项、县级3项。该县持续推进“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岩鹰拳、崀山峒歌等一系列非遗文化在文旅场所进行展演,开展了新宁县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等,大力普及非遗知识,将非遗融入研学课程,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旅游深入融合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该县累计接待游客665.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消费74.84亿元。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新宁县精心打造的全时段、多维度的文旅融合矩阵,让48.87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得到沉浸式体验。
文艺之花何以盛?惠民服务润心田
如今,新宁县文化馆已成为百姓的“文艺客厅”。9月19日上午,新宁县文化馆的排练厅里热闹非凡。60岁的李玉凤正和崀山手鼓班的姐妹们排练新编曲子《崀山迎客曲》,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宁文化周活动。“退休后在这里找到了新天地,不仅充实了生活,还结交了好多朋友。”李玉凤笑着说,“文化馆就是我们退休人的‘快乐大本营’。”
近年来,新宁县文化馆持续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相继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暨“赏年画·过大年”迎新春送春联、“崀山·春晓——骆驼峰下闹元宵”传统文化表演、“送戏下乡·演艺惠民”等各类文艺活动1164场次,文艺讲座15场,展览34场,送出免费开放课程培训463课时,服务群众218万余人次。同时,在刘氏宗祠开展新宁县地方小戏展演活动,展示了新宁县新时代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崀山风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品牌活动之一。节假日里,文体广场上人头攒动。51岁的徐媛经常跟着文化馆的群文合唱团登台表演。“没想到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也能登上大舞台!”徐媛笑着说。
这些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截至2025年10月,该县文联所属13个文艺家协会登记注册会员达到1300多人。
“以前,我们总想着往外跑。现在,我们发现最美的创作素材就在家乡。崀山的一山一水,都是故事。”在金城书院举办的“夫夷文学”创作沙龙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晓波道出许多文艺工作者的心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石就将目光投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已出版《那山那村》,今年又出版了“新时代山乡巨变”题材长篇小说《驻村冻江源》。
新宁文化积淀深厚,崀山美不胜收,文化、生态、产业等交相辉映,文艺家们随处即可找到创作灵感。恢复高考以来,1000多名新宁人考入美术院校,不少成为实力画家。其中,新宁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就有13名,并多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奖,被美术界称为“崀山画家现象”。
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纷纷在该县的品牌活动中大展身手。该县举办“全国摄影作品大展”、春联艺术“百千万”光大工程等系列活动,文艺家们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群众带来福利。
“十四五”期间,全国知名美术家、作家、书法家等纷纷走进新宁、来到崀山采风写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贵祥等名家深入新宁,访红迹、探文脉,促进文学交流与合作。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美术馆、深圳市龙华区文联等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崀山进行创作,为新宁的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十四五”以来,新宁实现了从“山水引客”到“文化圈粉”的跨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从山水之美到文化赋能,新宁县正成为更多人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与远方。
后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上,新宁县将进一步挖掘新宁本土文化,实现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文艺作品吸引人,答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命题,绘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美丽画卷。(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新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