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下午,我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时,看到了一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征信报告。
那是一位高速公路局的客户,事业编,副科级,月入1.2万。按理说,这样的工作已经算是很多人眼中的铁饭碗了。但他的总负债是115万
信用贷45万,信用卡刷爆了32万,公积金房贷38万。每个月要还3万多,但收入只有1万出头。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
我问他怎么会欠这么多。他说,最开始只是房贷,公积金还款没什么压力。后来买了辆30多万的车,每月还5000多,勉强还能撑住。
真正的转折点是老婆辞职在家带孩子。奶粉钱、生活费、所有的开销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月月亏空,就开始点网贷应急。
网贷点到20万,后续就点不出来了,他于是开始刷信用卡。30万的信用卡额度去年也刷空了,只能去农商行申请信用贷款。现在这笔贷款到期了,他又在找新的贷款来还旧债。
这不是个例。
我有个互联网公司的同事,房贷100多万,每月还6千。家里原本有辆奥迪A5,嫌费油又买了辆十万多的比亚迪。结果老婆不乐意,觉得从四五十万的车换到十万的车是倒退,非要把A5卖了,重新贷款买一辆30万的电车。
现在这个同事每天晚上下班就去跑滴滴,用来还车贷。
有时候我在想,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勇敢,还是真的没有选择
数据显示,90后人均负债12万,超前消费群体中26-35岁的占比超过60%。工资涨幅永远跑不过物价,一线城市房租占收入40%是常态,可社交、消费、自我提升的压力却一点没少。
![]()
有人说,工资就像大姨妈,一个月来一次,一周就没了。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网络环境到处都是网贷入口。打开任何一个APP,都能看到那些秒批贷款、30秒到账的广告。门槛低得吓人,一个身份证加通讯录访问权,系统就自动审批下款。
默认分12期,利息20%左右,而且完全合规。
他们不怕你不还钱,因为他们有你的通讯录,掌握着你亲戚朋友、同事的联系方式。
为什么各种网贷、小贷层出不穷?道理很简单。从银行按3%利息贷出来,再按20%的利息放给年轻人,净利10%以上。这比做什么生意都稳当。
我接触过很多年轻人,他们有高学历,有好工作,但就是网贷多,查询多。等到网贷还不动了,才想到银行办低利息产品置换,但往往已为时已晚了。
他们为什么会陷进去?
因为超前消费太容易了。想买奢侈品,给主播打赏,跟朋友攀比,只需要点一点手机屏幕,钱就到账了。不用去银行,不用求人,不用和任何人解释。
因为对贷款知识太欠缺了。利息怎么算,复利是什么,还款方式有什么区别,很多人根本不清楚。总觉得短期拆解一下就能度过危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不敢和家人说。负债之后,怕父母担心,怕丢人,只能自己扛着,不断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还有一个原因是,银行的正规产品门槛确实高。工作时间要满1年,公积金缴存基数要5000以上,最好本地有房产,必须有本地社保。这些条件对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几乎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有些人最后实在扛不住了,来找我咨询重组。我都会先问一句,你和家里人说了吗?
很多人沉默了。
其实负债本身不是原罪,但盲目负债就是灾难。我想说的是,如果现在还来得及,每个月发工资后先固定存下三分之一。千万不要为了面子和冲动去借款。看到app上那些借款入口,多想一想,真的需要吗?
![]()
漫漫人生,不要轻易让自己被债务绑架,希望各位年轻的朋友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