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日本这位“财政女魔头”,先把自己家底烧出烟了?
最近日本政坛,人事变动挺多。
大家都在盯着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讨论她会不会改变日本政治生态。
但有一位同样关键的女人,其实更直接地影响日本老百姓的钱袋子。
她就是新上任的财务大臣——片山皋月。
这位女大臣一出手,就动了两样东西:
一个是“日本债多不多”的说法,一个是“要不要多收你税”的猜测。
看着是文字和口头表态,但背后都是钱,是日本未来怎么花钱、谁来买单的大问题。
先说这次事的大概情况。
片山皋月刚坐上财务大臣的位子,就下令修改政府关于债务情况的宣传手册。
原来手册里很直白,说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全球第一”,听着压力山大。
她把这句话给改了,改成“在各国中非常突出”,意思差不多,但味道完全不一样。
![]()
你说是不是有点微妙?
从“全球第一”变成“比较突出”,好像一下没那么吓人了。
看上去,这是想淡化日本债务问题的严重程度,让民众和市场别太紧张。
紧接着,又有一个民众更关心的点。
外界有传言,说日本政府要搞“里程税”,就是车开得越多,交税越多,用来筹钱刺激经济。
很多车主立马炸毛:油价高,养车不易,再来个里程税,那还开什么车?
在国会上,片山皋月被问到这事,她直接否认,说不会考虑这种税。
还加了一句挺接地气的话:“车就是要开的嘛。”
这话一出,不少人估计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别以为她只是来当“好人”的。
她上的是日本最牛的东京大学法学部,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出身。
80年代就进了当时的大藏省,在里面干了二十多年。
最后干到了预算局的审查官,还拿过“恐龙榜”里的“狠角色”位置——
这榜单什么意思?就是谁最能砍预算,谁最难说话,谁最让其他部门头疼。
你可以简单理解,她曾经就是帮国家“抠钱”“砍开支”的那一批人。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跑来做财务大臣,站在了花钱与管钱的十字路口,日本财政路子会怎么走,肯定就更值得盯一下。
她和高市早苗这对组合,也挺有意思。
高市早苗说要搞“积极财政”,意思就是别再那么死抠钱,要敢花钱刺激经济增长。
![]()
还说尽量不通过加税来筹钱,甚至不排除未来减消费税。
你听着是不是很像“先把经济搞活,钱以后再说”的那套?
可问题来了,日本财务省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守住财政底线的最后一道门。
之前几十年,这个部门对“追加支出”“大水漫灌”,都是能压就压,能拖就拖。
现在,一个曾经的“砍预算硬核派”片山皋月,要转身去帮高市早苗推“积极花钱”。
这里面要平衡的东西,可一点都不简单。
我们从她过往的态度里,其实能看出一点“拧巴”。
在价值观上,她挺保守的。
比如她对夫妻不同姓、性少数群体保护这些社会议题,并没有特别开放。
这在日本保守阵营里,很常见。
但一到经济政策上,她就显得不那么绝对。
她之前接受保守派杂志采访时,一方面说日本财政很危险,债务越堆越高。
另一方面,又表态说可以考虑减消费税,说“消费税不是不可动的东西”,也不是圣经。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财政要稳,但为救经济,该动的税也可以动,得综合判断。
再看新冠疫情期间,她当了自民党金融政策小组组长。
干了几件事挺关键:
一个是帮中小企业争取更多支持,
另一个是推动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简单讲,就是在关键时刻,她不是一味死盯财政纪律,也会出手救一救市场和企业。
所以你会发现,她骨子里是偏“财政保守”的,
但实操上又不算死板。
既不要乱花钱,又知道有时候不花钱会出更大问题。
那她这次上任改债务宣传用语,到底想干嘛?
![]()
我个人的理解是:
这是在两个方向之间找中间点。
一方面,日本债务确实很高,这是事实。
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多,发达国家里少见。
如果宣传手册天天强调“全球第一”,对内对外,对信心都是打击。
一听这话,老百姓会觉得又紧又慌,资本市场也会提高风险定价。
但另一方面,你要是完全不提,只讲“没问题”“安全”,又太不负责任。
所以她选择了一个方式:
不否认压力,但也不再用最刺耳的说法,给政府未来“多花一点钱”留空间。
说白了就是:
既要承认有病,又不能天天对着病人喊“你快不行了”,要不自己先被吓倒。
再看她否认“里程税”,这里面也有政治上的考虑。
高市早苗现在刚当首相,要推经济增长,最怕刚上来就被贴上“加税政府”的标签。
加税是最得罪人的事,尤其对车主这类人数庞大、声音大的群体。
片山皋月这时候站出来,帮她挡了一下。
既安抚了民众情绪,也给新内阁争取一点好感度。
但别只看这一两步好听操作。
片山下一步难题更大。
她要面对三个力量:
一个是高市早苗想“积极花钱、稳人心”的路子;
一个是财务省传统那一套“守住财政、少搞赤字”的老观念;
还有一个,是新联盟伙伴日本创新党,主张裁补贴、削开支,搞财政紧缩。
高市要花钱,财务省要护钱,日本创新党要砍钱。
站在中间协调的,就是她。
她要评估各项“税收与补贴特别措施”,这部分本来就敏感。
因为很多补贴背后,是自民党多年来和各种地方势力、利益集团形成的关系网络。
你砍得狠了,可能得罪党内一片人。
你不砍,创新党那边又要翻脸,说你不改革、不负责任。
你说难不难?真难!
那她会不会“放飞自我”,迎合选民,啥钱都敢花?
从她过往履历和原同事评价看,这可能性不大。
她曾经能在“恐龙榜”上排得上号,说明该硬的时候她不软。
前同事也说她不是那种为了选票就丢掉财政纪律的人。
所以她应该会想走一条路:
既不搞“无脑大撒钱”,也不回到过去那种“只谈紧缩,不管社会感受”的极端。
问题就在这里:
世界上最难的路,就是这种“中间路线”,
特别是在日本这种既要救经济,又背着巨大债务的国家。
你要是日本普通老百姓,会怎么看她这波操作?
有人可能会说,她是在给政府“洗白债务”,把严重问题说轻了。
也有人会觉得,她至少比那种只会喊“必须紧缩、必须增税”的传统官僚多一点现实感。
还有人会担心,她一边对民众说“不加这个税”,另一边会不会在别的地方悄悄动手。
我个人更看重一点:
她到底能不能真正在“花钱”和“顾家”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嘴上说“负责任”,实际还是老套路。
日本过去三十多年,问题在哪?
不是不会花钱,也不是钱不够。
是钱花了很多,但结构老化,效率不高,钱没用到真正能带来新增长和新活力的地方。
大项目搞一堆,地方工程修一堆,却没让年轻人看到未来。
所以债越来越多,信心却上不去。
片山皋月当年就是“砍项目”的那一批人,现在她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去重新设计:
哪些钱该砍,哪些钱该加,哪些投入是真正为未来买单,而不是为了政绩和选票。
她要是能做到这一点,日本财政未必会变轻,但起码不再是“又重又虚”。
她要是做不到,继续在“改几个说法”“挡几次难听税种”之间兜圈子,日本这艘船就还是摇摇晃晃走老路。
很多人问,日本这样债务高成这样会不会垮?
我想说,这种问题一时不会有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盯着“借多少”,不管“钱干什么”,那才是真正危险的。
对我们局外人来说,看日本其实也是一个参照。
财政纪律重要,民生发展也重要。
一个国家不能只会算账,不会谋未来;
也不能只会画饼,不管账本。
最后想说一句:
烧钱容易,守钱难,既要烧对地方又得守住底线,这才是最难的活。
日本这位“财政女魔头”,到底是来点亮日本经济的灯,还是点着日本财政的火?
时间会给答案,但有一点永远不过时——
不怕说自己有问题,就怕一边欠着债,一边装没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