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来聊聊奇瑞这次天门山“爬不上”的事儿。这看着是个营销翻车现场,其实扒开了看,全是中国车企几十年没绕出来的圈。
![]()
总觉得照搬欧美那套营销模式,就能拿到品牌溢价的入场券,结果呢?车没开上去,尴尬倒上了好几个热搜,为什么奇瑞之前没有什么营销动静,现在却要模仿欧美的营销形式呢?
![]()
汽车圈的营销手段
首先得说,汽车圈的营销早就变天了,三十年前咱们啥都没有,宝洁带着快消营销逻辑进来,大众、宝马把汽车的欧美营销体系搬过来,那会儿是“有样学样就能赢”。
![]()
人家说高端就得沾艺术,咱就跟着搞艺术联名;人家说要溢价就得秀性能,咱就跟着找极端场景做挑战。
攀爬天门山这事儿,本质就是这套逻辑的产物,哪怕这性能对普通车主来说,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一次。
但现在的消费者早不吃这一套了,普通人买车是为了上下班通勤、带家人出游,谁会天天去爬天门山?
![]()
华为、小米、蔚来这些新玩家早就摸透了这点,人家不搞极端挑战,转而做智能驾驶、换电服务这些实打实的东西。
华为的车能帮你规避风险,蔚来能让你补能不用等,这些都是车主每天能感受到的价值,比在天门山开一圈管用多了。
![]()
欧美那套营销模式,本来就跟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西方讲究“极端表达”,觉得越出格越能彰显品牌,但咱们中国人买车,更看重“靠谱、实用、贴合生活”。
奇瑞这次跟风路虎爬天门山,就像给喜欢家常菜的食客端上一道分子料理,不是菜不好,是压根没摸准人家想吃啥。
![]()
奇瑞属于务实派
再说说奇瑞本身,它本来是车企里的“务实派”,营销投入少得可怜,全靠成本控制过日子,财报数据摆着呢:奇瑞毛利率才13%,长城是18%,吉利是16%。
![]()
但奇瑞的净利润率反而最高,去年都超过7个点了,长城才5个多点,吉利也就6个多点,为啥?因为奇瑞把营销费用压到了极致。
截至三季度,奇瑞卖了2100多亿,营销费用才84亿,占比3.9%;长城卖了1500多亿,营销费用却花了79亿,占比快5%了。
去年奇瑞全年营收2690多亿,营销费用也才83亿,占比仅3%,这说明奇瑞最擅长的是“把钱花在造车本身”,而不是花在营销炒作上。
![]()
而且别拿出口当借口,长城海外占比39%,比奇瑞的37%还高,人家照样花更多钱做营销,所以核心还是奇瑞的“低营销”基因。
但上市之后,奇瑞心态变了,现在它市值1600多亿,长城营收没它高,市值却有1900多亿,就连以前的东风小康,现在叫赛力斯,靠华为加持市值都冲到2300多亿了。
更扎心的是赛力斯的毛利率,高达29%,比奔驰这几年20%左右的水平还高。这哪儿是成本控制得好,分明是品牌溢价撑起来的。
![]()
奇瑞看着身边同行靠品牌溢价赚得盆满钵满,自己手握技术却市值上不去,肯定不甘心,于是就想着搞个大新闻,快速提升品牌调性,结果没多想,就选了“爬天门山”这个最“保险”也最没新意的路子。
![]()
奇瑞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可它忘了,自己压根没玩过这种营销游戏,路虎当年能成,是因为那会儿豪华品牌稀缺,现在你一个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就算爬上去了,消费者也不会觉得“你高端了”,只会觉得“你闲得慌”。
其实奇瑞的核心优势从来不是“爬山路”,而是扎实的技术和极致的成本控制,很多买奇瑞的车主,就是看中它皮实耐用、维修便宜,开着省心。
![]()
如果奇瑞把营销重心放在这些点上,比如做个“百万车主无大修”的真实案例分享,或者展示一下日常用车的低油耗、高可靠性,反而更能打动目标客户。
反观这次的营销操作,完全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花了大价钱组织活动,动用了各种资源,结果不仅没加分,还被网友调侃“模仿都模仿不好”。
更值得深思的是,奇瑞这次的操盘团队是自己人,不是外资背景,但用的方法论还是欧美那一套。
![]()
这说明三十年来的“拿来主义”,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很多车企总觉得“别人这么做成功了,我跟着做也不会错”,却忘了市场早就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不一样了。
路虎当年爬天门山是新鲜事,能吸引眼球,现在你再去做,就是重复别人的老路,毫无新意,就消费者看一次觉得新鲜,看第二次只会觉得“没创意”。
中国车企早就该有自己的营销逻辑了,我们的市场规模全球最大,消费者需求也最多元,没必要总盯着欧美的老路走。
![]()
奇瑞有技术、能控制成本,这是很多外资品牌都比不了的优势,如果能把这些优势转化成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比如“用十几万的价格,买到二十万级的配置和可靠性”,再通过真实的用户故事、日常用车场景展示出来,比任何极端挑战都管用。
现在最痛苦的车企,就是既想拿品牌溢价,又不想放弃传统营销思维,总觉得“不搞个大事件,别人就不知道我厉害”,却忘了品牌溢价的核心是消费者的认可。
消费者认可你,不是因为你能爬天门山,而是因为你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就像问界能卖得贵,是因为华为的智能技术让开车更安全、更省心,而不是因为它能完成什么极限挑战。
![]()
奇瑞这次的失利,未必是坏事,它就像一个警钟,提醒所有中国车企:营销不是“模仿秀”,而是“真心话”。
你得告诉消费者,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而不是你能完成什么跟他们无关的挑战,中国品牌的崛起,靠的是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用户体验,而不是照搬别人的营销剧本。
其实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只要你产品靠谱、营销真诚,就有人买账。
![]()
奇瑞如果能放下对欧美营销模式的执念,把营销的钱花在刀刃上,聚焦自己的核心优势,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照样能拿到品牌溢价。
中国车企的营销,早该从“跟着别人走”变成“跟着用户走”了,天门山再高,也高不过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欧美模式再好,也不如贴合本土市场的创新管用。
奇瑞这次翻的车,希望能让更多车企明白:营销的本质不是秀肌肉,而是懂用户,只有摸准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升级,而不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