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还在刷手机,老板画的饼吃不饱,孩子作业写到哭——我们明明什么都有,心里却空得慌。这不是懒,也不是压力大,是脑子太忙,心太窄,不知道怎么“放下自己”。你越想抓住点什么,越觉得抓不住。
很多人以为读书可以减轻压力,就买来一堆书单打卡,把听书当成背景音,但真正读进去的人没有几个,2024年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个人看了4.7本纸质书,其中七成以上的人看完就忘了,朱熹说的“源头活水”,不是让你囤积知识,而是让你坐下来和古人聊聊天,把每个字每句话都嚼出味道,现在的人呢,把金句截图发到朋友圈,只为了图个安慰,其实什么也没有吸收。
![]()
静心也是同样道理,短视频里冥想内容播放量达到百亿次,但很多人闭上眼睛刚过三分钟,手就重新摸起手机了,《大学》提到“知止而后有定”,说的是人心里要有一根线,不跟着外界东奔西跑,有位华为工程师每天午休十分钟完全不碰手机,坚持两年后焦虑程度下降超过四成,他并没有练习什么复杂方法,只是让大脑休息片刻,避免被各种消息不断打扰。
![]()
庄子说的"至人无己",不是教人无所作为,是提醒我们别总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首先想到的不该是旁人的看法,而是考虑孩子实际需要什么帮助,同事抢了功劳,不必马上怀疑自身能力,先看清楚事情本身怎么回事,现在社交平台上流行的"精致崩溃",假装脆弱、炫耀辛苦,本质上都在放大自我存在感,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无我"的境界。
![]()
算法推荐更厉害,它总给你喜欢看的东西,让你感到世界都围着你转,结果越看越觉得自己重要,也更容易焦虑,人工智能都能写出比你通顺的感悟,那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曾国藩每天都写“谨言”和“主敬”,不是为了装样子,而是提醒自己不要骄傲,他带兵打仗时也靠这个稳住心态。
![]()
范仲淹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时候,正是他被贬官的时候,他没有抱怨什么,反而在低谷中重新找到支撑点,朱熹说的源头活水,也不是随便看看书就有的,是要在做事的过程中琢磨出道理来,他们都不是专门写鸡汤的人,而是真正在高压环境下坚持下来的普通人。
现代人总想着静心和无我,其实搞错了方向,静不是关闭自己,是事情失控时还能稳住心神,无我不是放弃自己,是不再用自我去衡量世界,当你不太在意个人感受的时候,事情反而变得清楚,世界也变得真实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