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微寒,
庐江县钟山铁矿的悬崖之上,
一座酒店嵌于其间。
游客蒋容融推开窗,
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这儿以前是座废弃矿山,
没想到现在景色这么美!
一家人在这享受周末的美好生活,
特别惬意。”
![]()
数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山体裸露、废渣堆积,
是一块难啃的“生态伤疤”。
如今,这座废弃矿山的蜕变,
已成为全国性的典范。
近日,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
庐江县钟山铁矿生态修复案例
入选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从“生态伤疤”到全国典范,
改变,
源于一场系统性的“点石成金”。
![]()
![]()
“我们不是简单复绿,而是把生态修复与产业导入紧密结合,让废弃矿区‘活’起来、‘美’起来、‘旺’起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复科科长徐刚说,钟山铁矿通过“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等技术重塑地貌,并引入社会资本采取EPCO模式,同步建设悬崖酒店、天空书屋、超级营地等业态,昔日的“生态洼地”实现了空间、生态与产业的“三重再造”,为当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少游客反馈这里秋色开阔、业态齐全,特别适合家庭度假。”上海阿兰里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韩龙介绍,酒店周末经常满房。当地村民也在新业态中找到了新岗位。
矾山镇的变迁是另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矾山镇因矾得名,采矿结束留下的却是无人愿意靠近的“生态伤疤”。“不要说长草,就连山上流下的水都是五颜六色的。”当地居民说。如今,这片曾经被遗忘的矿区通过系统治理,不仅生态得到根本性改善,更重新走入人们生活,成为人们休闲游憩的新打卡地。
![]()
钟山铁矿和矾山镇的华丽转身,是我县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通过工程治理、自然恢复、转型利用等方式,我县有序核减废弃矿山存量,77个废弃矿山已完成生态修复治理74个,在推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同时,加速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发展融合共进,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进共赢的良好局面。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做好已修复矿山的后期管护,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深挖已修复矿山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更多昔日的生态洼地转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靓丽名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