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最近国际形势越来越迷幻,而印度的一波波操作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印度总理莫迪竟然选择在这个关键节口跟以色列达成合作,印度和以色列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
![]()
连环操作:印度在大国间的“极限走位”
最近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动作,看得人眼花缭乱,10月31日那一天,美国刚抡起50%关税的大棒施压,印度转头就和对方签下为期10年的防务框架协议。
美国《防务新闻》当时就报道,这份协议里藏着不少门道,印度能优先采购F-16战斗机的升级零件,还能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安全演习,谁都清楚,这是拿市场换安全的交易。
没等外界消化完这个消息,11月4日印度又有新动作,国防秘书辛格直奔特拉维夫,和以色列敲定了第17次防务合作备忘录,签订了一份价值37亿美元的协议,这会儿巴以冲突的火药味还没散,以色列正被全球舆论围着批评。
![]()
这两步棋连在一起走,美以印三方的防务联系算是藏不住了,印度这哪是简单买武器,分明是在美俄和中东势力之间来回腾挪,想以最小代价捞最大好处。
要知道,印度往年总标榜自己“战略自主”,一边从俄罗斯买S-400防空系统,一边又和美国搞联合军演。这种左右逢源的套路,这次用到了以色列身上。
从印度洋到地中海的势力范围,本来有相对稳定的格局。印度这么一搅和,等于把原本的平衡打破,要重新洗牌了。这种冒险的玩法,比单纯买几架飞机的影响大得多。
![]()
![]()
双向奔赴:各取所需的“危险联盟”
挑以色列最狼狈的时候凑上去,肯定不是巧合,这俩国家,都是在各自的困境里找到了彼此,说是“双向奔赴”一点不夸张。
莫迪政府现在把“多边联盟”玩得很溜,总想当各方都离不开的关键角色。刚抱完美国的大腿,马上就攥紧以色列的手,算盘打得噼啪响。
![]()
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有多特殊,地球人都知道。和以色列搞好关系,等于给印度在华盛顿的决策圈刷好感。就像之前印度支持以色列在联合国的提案后,美国很快就放宽了对印高科技出口限制。
顺带手,这也是做给俄罗斯看的,俄罗斯一直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商,可最近几年给的条件不如以前,印度故意晒出和以色列的合作,就是暗示俄罗斯:不给好处,我就找别人。
![]()
以色列那边更是急需帮手。内塔尼亚胡政府现在焦头烂额,加沙的烂摊子没收拾完,国际法庭都要追究责任了,全球不少国家都在谴责以色列,它在中东快成孤家寡人了。
以色列《国土报》就曾报道,他们急需一个经济实力强、国际影响力大的盟友撑场面。印度刚好符合——GDP增速常年保持在6%以上,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军购需求还特别大。
把印度拉进防务核心圈,以色列的战略纵深一下就打开了。以后再在中东搞动作,身后有印度这么个大块头背书,腰杆都能硬不少。
![]()
更关键的是“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这条走廊的陆路刚好要经过以色列,现在印以防务合作升级,等于给这条经济大动脉雇了个“隐形保镖”,去年这条走廊刚提出来时,不少国家都担心安全问题,现在印度等于帮着解决了。
印以的交情其实早有根基。1992年建交后,俩国就在防务上暗通款曲。1999年卡吉尔冲突,印度被巴基斯坦打得有点懵,关键装备跟不上。
![]()
以色列当时二话不说,连夜把无人机和雷达送过来,帮印度稳住了战局。就这一手,让以色列从“武器贩子”直接升级成印度的“战略伙伴”。之后以色列的装备,成了印度军队的标配。
这次的新备忘录不一样了,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双方要搞全面协同,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未来战场的核心技术都要一起研发。
以色列的创新能力加上印度的制造和软件人才,这组合确实有点吓人,以色列的“苍鹭”无人机就是个例子,之前卖给印度的是基础款,现在合作升级后,直接转让部分核心技术,让印度能在本土生产,这种深度绑定,以前想都不敢想。
![]()
![]()
连锁反应:地缘棋盘上的“蝴蝶效应”
印度和以色列这么一抱团,周围的国家都坐不住了,美俄的反应更是耐人寻味,美国心里肯定有点复杂,却还是默认了这事儿。
以色列要是分走印度的军购订单,美国军工复合体肯定不开心。但转念一想,能让印度更亲西方,帮着在印太地区给竞争对手添堵,这点损失不算啥。只要别闹得太出格,美国就乐意看着。
![]()
俄罗斯的心情就差多了,《俄罗斯报》去年就统计过,俄罗斯武器在印军的占比,从以前的70%降到了现在的45%,对印石油出口也在降。
印度加速和美国、以色列合作,等于在搞“去俄罗斯化”。俄罗斯眼睁睁看着自己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慢慢滑向西方的技术体系,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巴基斯坦的危机感最直接,印度这明显是在搞战略包围。去年印度在克什米尔增兵后,巴基斯坦就一直在找盟友。现在印度和以色列绑在一起,巴基斯坦赶紧和伊朗、土耳其走得更近了。
![]()
伊朗的反应更激烈,自家门口出现这么个敌对联盟,还涉及情报共享和网络战。伊朗革命卫队已经放话,会和巴基斯坦、俄罗斯加强合作,对冲这个风险。
这么一来,从中东到南亚,阵营划分越来越明显,冲突风险直线上升,就像去年也门局势升级,就是因为外部势力拉帮结派,现在印以这波操作,很可能引发新的连锁反应。
印度这步棋看着精明,其实藏着大风险。一直标榜“战略自主”,却同时和两组对立的势力深度绑定,一边是美以,一边是俄伊,这哪是自主,分明是在火山口上走钢丝。
![]()
万一美俄真撕破脸,印度就得二选一,到时候不管选哪边,都得得罪另一边。2018年美国制裁俄罗斯时,印度就因为买S-400,差点被美国制裁,最后花了好多心思才摆平。
更麻烦的是,和以色列绑太紧,等于踩进了中东的“千年烂泥坑”,印度在中东有不少海外利益,光是石油进口就依赖中东国家。之前印度因为支持以色列,就被沙特减少过石油供应。
以后中东的各种势力,很可能把印度当成攻击目标。去年印度驻伊朗大使馆就收到过威胁信件,就是因为印度和以色列走得太近,这种风险,比短期的利益要大得多。
![]()
国际舞台上的博弈,从来不是靠投机取巧就能长久。印度想靠左右逢源实现崛起,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真正的大国崛起,靠的是自身实力,靠的是互利共赢的格局。
看看中国,在国际上始终坚持中立公正,不搞拉帮结派,反而赢得了更多国家的信任,去年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就是靠的这种共赢思维,这才是长久之道。
地缘博弈的棋盘上,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长远的稳定才是关键,印度现在的豪赌,能不能赢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靠依附别人、制造对立的路子,注定走不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