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一桩旧案重回公众视野,依旧令人揪心不已。
时年34岁的樊蕊,在陪同公司老板宴请镇干部后饮酒,次日被发现在办公室身亡,最初鉴定结果为酒精中毒。
然而时隔一年后,案情出现重大转折。樊蕊的父亲对外表示,尸检报告显示女儿体内检出精液,他无法接受最初的判定,坚持上诉,誓要查清女儿死亡的真相。
![]()
我们来理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据披露,整个事件的起点是2024年2月23日晚。老板刘某为答谢当地干部,组了一个饭局。
当晚,包括时任镇党委书记庄某、镇长祁某在内的5名干部应邀出席。而公司女职员樊蕊,则被安排陪同参与这场宴请。
![]()
这场饭局推杯换盏,酒喝得不少。樊蕊更是接连喝了四杯,很快便显露出醉态,身体明显不适。
但在场的人并未特别在意,只以为她是寻常醉酒。老板刘某便安排员工将她扶到办公室套间的卧室休息。
这件事的后续发展,远比想象中更令人心沉。
第二天,樊蕊被人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由于事发突然,初步的调查结论指向酒精中毒。虽然她头部和身上没有明显外伤,但家人注意到她肚脐往下出现了青紫色的痕迹。
按理说,事情到这似乎该告一段落。可樊蕊的父亲反复思量,始终觉得女儿走得不明不白。他多次提出要对女儿进行尸检,却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这种处处受阻的状况,反而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问与不甘。
然而,一个关键细节在后续调查中浮出水面。家属方面无意中从警方处得知,在女儿的体内提取物中,检测出了老板刘某的精液成分。
纪委介入调查后,进一步还原了当晚的情况:酒宴结束后,刘某与处于醉酒状态的樊蕊发生了性关系。这一调查结果,使得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2024年3月4日,警方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理由是“没有犯罪事实”。该认定基于一项关键判断:警方认为刘某与樊蕊存在情人关系。
此外,当晚违规参与宴请的几名镇干部,也均已受到相应处分。
然而,警方的结论并未化解其家属的疑虑。尤其是“情人关系”这一认定,与此前家属观察到的女儿醉酒状态、以及身体所留痕迹等细节存在明显矛盾,致使家属至今难以接受这一结果,仍在为寻求真相而奔走。
![]()
在樊蕊去世十余天后,其家属签署协议,领取了一笔235万元的赔偿款。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家属至今不清楚这笔钱究竟由谁支付。整个签字收款过程如同陷入一团迷雾,家属在未明来源的情况下完成了手续,款项随后到账。
这一模糊的赔偿程序,反而加深了事件背后的疑云。
![]()
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樊父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事发后,当他要求调取当晚公司及镇政府周边的监控录像时,却被相关单位以“设备故障”为由直接拒绝,关键影像证据就此石沉大海。
![]()
2025年4月,樊父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交正式申请,要求警方公开调查结论、未进行尸检的原因以及不予立案的具体依据。然而,警方的回复却令人费解——以信息“属于刑事案件类别”为由予以驳回。
这个答复让他陷入更深的困惑:“既然警方认定‘没有犯罪事实’,从未刑事立案,那又何来‘刑事案件信息’一说?”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不仅未能解答疑问,反而让整个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
事情的发展越发扑朔迷离。女儿死因未明、关键证据缺失、官方回应模糊不清,61岁的樊旭声毅然决定为女儿讨回公道。
2025年10月29日,连云港开发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没有聘请律师的他,独自一人坐在原告席上。
![]()
这起案件至今悬而未决,家属与公众的核心质疑始终集中在三个关键点上:
一、为何坚决拒绝尸检,导致死因成谜?
二、为何事发关键时段的监控屡屡“缺失”或“故障”?
三、警方作出“不予立案”结论所依据的完整证据链究竟何在?
然而截至目前,案件仍未宣判,相关责任部门也未能对这些问题给出清晰、完整的回应。
每一条疑问,都不应沉默于时间之中。
真相不应成为奢侈品,公道也不该是漫长的等待。
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