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泾镇丨“三全”模式筑暖巢 让人才公寓“陌邻”变“睦邻”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人民之城”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新泾镇丨“三全”模式筑暖巢 让人才公寓“陌邻”变“睦邻”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去年5月,顾颖婧走进位于长宁区新泾镇的虹桥人才公寓党群服务中心时,眼前的场景让她犯了难:上千名年轻白领行色匆匆,彼此是“陌邻”,对社区毫无归属感。“高学历、有主见,传统办法根本走不进他们心里。”

带着这份困惑,身为公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的顾颖婧和团队以“全网络覆盖、全周期覆盖、全领域覆盖”的“三全”模式为抓手,一点点把这座新型社区变成年轻人的“温暖港湾”。


虹桥人才公寓青年风尚节

全网络覆盖:织密服务网,敲碎青春“陌邻”冰

“全网络覆盖”的核心,是搭起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让服务能精准触达每个年轻人。

可顾颖婧的第一步,就“栽了跟头”。听说公寓里住着一位大学教授,她兴冲冲上门邀请对方讲党课,却被干脆拒绝:“上班教了一天课,下班不想再‘开课’。”这次碰壁让她意识到:要打破“陌邻”僵局,得先让这张“组织网”带上“温度”。

顾颖婧开始顺着“网络”找突破口。纵向看,公寓按片区划了5个微网格党小组,每个网格都有党员骨干、专职人员蹲点;横向看,党支部联动公寓运营方、物业方、社区民警、属地居委,甚至拉上共建单位搭资源。顾颖婧没再盯着“身份标签”,而是跟着微网格团队摸需求。听说教授喜欢美食,她立刻牵头建了“美食社群”,年轻人在群里分享周边小馆、快手菜攻略,原本紧闭的“心门”,被一口热饭敲开了。


春节期间住户一起做元宵

“这张‘网’不仅要能拉近距离,更要能解决真问题。”通过微网格走访时,不少年轻人反映“电瓶车下地库坡道太陡,女生推着费劲”“阳台没纱窗,夏天蚊子多”……顾颖婧和团队成员把这些诉求汇总后,整理出40项“高频需求清单”,联动各方逐一解决,目前已成功完成32项。

全周期覆盖:全流程“陪跑”,把需求清单变满意答卷

“从入住前到入住后,服务不能断档。”这是顾颖婧和团队对“全周期覆盖”的理解。

入住时,“以户为单位”,落实“举办入住仪式、进行入户走访、发放入住礼包、开展需求调研、组织融入活动”的组团式联系机制,有效增强人才归属感。入住后,“以人为核心”,常态化开展“四百”大走访,建立双月一次征集社区议题、每季一次举办社团活动、半年一次推选社区合伙人、每年一次满意度调查等机制,全面收集意见建议,改进、提升服务方式及水平。

在他们看来,年轻人的需求藏在每个阶段,得像“陪跑”一样,全程跟上。


征询住户意见

在“四百”大走访中,顾颖婧和团队发现,公寓住户上下班换乘地铁的需求量巨大,在周边配套交通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依托党支部搭建平台,联合运营方和物业方,仅用1个月就开通了两条高峰通勤班车,覆盖2号线、10号线。不仅如此,他们还贴心地在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加开“逐梦巴士GO,送您归家”临时接驳车,往返于虹桥人才公寓和虹桥火车站、虹桥机场之间,极大方便了住户出行。

虹桥人才公寓党群服务中心内还设置了“心愿墙”,“希望可以在公寓附近有一个早餐店”“如果临近有理发店就好了”……每一条诉求都会被录入“上报—处置—反馈—公开”的闭环系统。目前,已有11家业态引入,重点覆盖早餐、生鲜等生活刚需。

“全周期不是‘一锤子买卖’,是年轻人住多久,我们就服务多久。”在顾颖婧和团队的努力下,公寓不再仅仅是年轻白领们休息的场所,更多了不少“家”的温暖,成为兼具烟火气与归属感的商户租户共生型社区。


组织住户举办插花活动

全领域覆盖:搭好共治台,让青春力量“反客为主”

“全领域覆盖”,是顾颖婧心里“最难也最有成就感”的部分,不仅要覆盖生活、成长需求,更要让年轻人从“被服务者”变成“治理参与者”。

团队成员先从“兴趣”破题,把服务延伸到年轻人的精神需求里。知道年轻人喜欢新鲜事,便联合共建单位开设了“向上教室”,引入青年夜校,9门高人气课程一座难求。针对年轻人注重隐私的特点,还把原本的团体心理咨询改成“一对一”服务,开通线上预约。

更关键的是,顾颖婧和团队搭起的“共治台”,让年轻人“反客为主”。羽毛球爱好者V姐,最初只是社群里的普通参与者,顾颖婧发现她组织能力强,就鼓励她当社群主理人。今年筹备社区运动节时,V姐特意利用午休时间和顾颖婧通了一小时电话,从赛制设计到奖品采购,全是她牵头操办。“现在社群里的事,他们比我还上心。”顾颖婧笑着说。


羽毛球社团组织活动

“全领域就是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让每个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得‘这里有我的一份力’。”明年,虹桥人才公寓东区将迎来1500名新住户,顾颖婧和团队已经开始琢磨:“得提前把‘全领域’的服务方案细化,让新伙伴一来就能感受到家的温度。”

从最初的“心里没底”到如今的从容笃定,顾颖婧和团队成员用“三全”模式证明:青年社区的治理,不靠“硬推”,而靠“走心”。当“组织网”织得够密,“服务周期”拉得够长,“覆盖领域”伸得够广,年轻人自然会从“旁观者”变成“一家人”,青年社区真正成为他们“梦想栖息的地方”。(图片均由新泾镇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7458文章数 560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