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再破世界第一!化学合成粮食即将量产,不用种地粮食自由了!

0
分享至



中国在粮食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正悄然改变全球视野。这项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淀粉的技术,不再依赖广阔田地和漫长季节,而是通过精密的化学与生物过程,在工厂中高效产出人类主食的核心成分。

面对人口压力和资源限制,这样的创新直接指向粮食安全的未来路径。它不仅提升了供给稳定性,还为碳减排注入新动能,体现了中国科研在基础科学与应用转化间的深厚实力。



粮食生产始终是人类生存的基石,而传统模式面临多重制约。全球耕地资源有限,中国虽有1.35亿公顷农田,但人均占有量仅0.09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进程加速,每年农田净减少数十万公顷,叠加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作物产量波动加大。

2025年,联合国数据显示,极端干旱已导致亚洲粮食产区减产10%以上,国际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推高进口成本。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粮食消费国,自给率虽保持在95%以上,但主粮如小麦和水稻的稳定供应仍需多渠道保障。



化肥和灌溉用水消耗巨大,每年全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60%,而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些现实压力,推动科研转向非土地依赖路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正是这种转变的典范。它利用工业废气作为原料,绕开光合作用瓶颈,实现从空气到餐桌的直接转化。

这项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2016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启动相关攻关。团队针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低效性,设计出人工路径:先通过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为甲酸或甲醇,然后酶促聚合形成糖链,最终生成支链淀粉。



2021年9月,这一成果在《科学》杂志刊发,标志国际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路径仅需11步,远少于植物的60多步酶促反应。理论能量效率达3.5倍于玉米,合成速率8.5倍于植物过程。一立方米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地产量,证明了实验室级别的颠覆潜力。

与传统农业对比,这种合成路径在效率上形成鲜明差异。植物依赖阳光和土壤,固定碳素过程能量损失高达98%,生长周期90至150天,受病虫害和天气影响,亩产波动20%至50%。人工合成则在恒控环境中运行,输入二氧化碳、水和电力,几天内完成转化。



资源消耗低,每吨淀粉仅需50升水和1.5千瓦时电,节水95%,零肥料投入。产品纯度超98%,无农残和霉菌,储存期延长至两年。早期路径依赖全酶催化,稳定性不足,产量仅毫克级;后续优化引入基因工程改造酵母细胞作为底盘,提升酶耐热性和底物亲和力,产量从1.6克/升跃至公斤级。

2024年,工程测试阶段进一步深化。团队扩展底物来源,从纯二氧化碳转向工业乙酸,开发低碳酵母路线,绕开高纯氢制备瓶颈,产量再增2倍。精确调控表达强度,避免途径拥堵,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等糖类,立体选择性99%。



这一更新在于灵活性:可根据需求调整支化酶比例,产出高直链淀粉用于低血糖指数食品,或饲料级变体富硒添加,提升畜禽生长10%。安全评估同步推进,核磁质谱验证分子结构与天然相同,动物试验消化率95%,无毒性异常。监管借鉴转基因标准,获批小规模食用测试,参与者反馈口感中性,可混入面粉30%。

2025年4月,天津研究所推出乙酸基酵母合成路线,碳转化率超90%,适用于煤化工废气。5月,智能中试平台获奖,与淀粉团队共建吨级测试系统,催化效率再提10倍。7月,二氧化碳制糖突破,实现多种碳水化合物转化,直接服务食品和化工。



9月,华恒生物投资3.9亿元建AI驱动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通过机器学习优化代谢路径,效率提升20%,菌种开发周期缩短30%。10月22日,中科院启动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国际科学计划,天津所牵头,汇集23国机构,共享酶库数据库,推动东南亚示范厂。

这一技术为粮食安全注入新解。传统农业占地广,水耗高,难以应对8亿人营养短缺问题。中国路径提供低成本方案,适用于非洲和中东荒漠,避免土地浪费和农药污染。国际合作框架下,技术输出“一带一路”国家,建示范线缓解饥饿压力。



同时,它重塑产业链:合成淀粉补充峰值需求,如灾区储备或节庆供应,不取代多样化作物,而是填补缺口。灵活调控允许定制复合碳水,营养均衡度升15%,拉动生物燃料和医疗载体应用。

这项成就巩固中国科技自信。它证明,面对资源瓶颈,创新能开辟新空间。合成粮食不只是产量提升,更是可持续范式转变。从空气中提炼饱腹之源,工厂取代田野,稳定供给脱离天时地利。



长远看,它将融入日常:饮料中空气糖,蛋糕里合成粉,推动循环经济。全球合作中,中国贡献公共品,共享繁荣。这样的突破,源于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并重,未来还将衍生更多碳基创新,保障亿万餐桌。

总之,这一世界第一源于中国科研体系的协同高效。它不只解决当下粮食压力,更为人类未来铺路。无需种地,粮食自由成为现实,标志科技赋能民生的新高度。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撑不住了?日方宣布:高市早苗在反省,今后应该不会有类似发言

撑不住了?日方宣布:高市早苗在反省,今后应该不会有类似发言

烽火观天下
2025-11-17 14:57:24
高市早苗:独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早晚都得收回!高市又抛惊天言论

高市早苗:独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早晚都得收回!高市又抛惊天言论

娱乐圈的笔娱君
2025-11-16 07:12:49
外交部谈G20会议:李强总理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

外交部谈G20会议:李强总理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

澎湃新闻
2025-11-17 15:30:27
为啥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解释?

为啥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解释?

国是直通车
2025-11-17 15:57:28
越来越疯了!高市早苗再有新动作,日本准备拥核,中俄要早做准备

越来越疯了!高市早苗再有新动作,日本准备拥核,中俄要早做准备

头条爆料007
2025-11-16 21:21:37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懂球帝
2025-11-17 19:18:16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新京报
2025-11-17 13:13:52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17 01:13:46
孚日股份的4万股民迎来泼天富贵

孚日股份的4万股民迎来泼天富贵

看财经show
2025-11-17 10:58:06
成都人注意!预计明早最低气温将破下半年来新低,准备好厚衣服!四川多地下雪

成都人注意!预计明早最低气温将破下半年来新低,准备好厚衣服!四川多地下雪

鲁中晨报
2025-11-17 18:09:05
高市早苗天塌了,中方重提“敌国条款”,或清算中日百年恩怨

高市早苗天塌了,中方重提“敌国条款”,或清算中日百年恩怨

通文知史
2025-11-16 17:45:03
大瓜!女子出轨被抓:4年花光男友30万,开房用亲密付,现场火爆

大瓜!女子出轨被抓:4年花光男友30万,开房用亲密付,现场火爆

娜乌和西卡
2025-11-17 10:12:19
学生网购40件演出服,7天后成功退货,校方回应来了!商家:都脏得没法再次销售;有商家防“蹭穿”绝招亮了

学生网购40件演出服,7天后成功退货,校方回应来了!商家:都脏得没法再次销售;有商家防“蹭穿”绝招亮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6:51:08
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

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

浙江之声
2025-11-17 13:16:48
江苏一72岁大爷再婚,摆了35桌,只来了5个客人!谁料,大爷对着空桌大骂,儿子无奈:两年结婚三次

江苏一72岁大爷再婚,摆了35桌,只来了5个客人!谁料,大爷对着空桌大骂,儿子无奈:两年结婚三次

上海约饭局
2025-11-16 11:42:16
日本自民党政要透露:高市早苗正在反省其涉台言论 今后应该不会有类似发言

日本自民党政要透露:高市早苗正在反省其涉台言论 今后应该不会有类似发言

财联社
2025-11-17 14:38:05
网传电商开始补税,有公司被要求补税9500万

网传电商开始补税,有公司被要求补税9500万

西虹市闲话
2025-11-17 15:49:41
京东三季报出炉:基本盘稳健,新业务拓展边界

京东三季报出炉:基本盘稳健,新业务拓展边界

陆玖商业评论
2025-11-15 13:08:37
北京最大山姆11月21日开业!排队线已架好,代购火速拉群

北京最大山姆11月21日开业!排队线已架好,代购火速拉群

北京商报
2025-11-17 12:45:44
震撼!杨兰兰澳洲案庭审惊天逆转,律师发言掀起轩然大波

震撼!杨兰兰澳洲案庭审惊天逆转,律师发言掀起轩然大波

热点菌本君
2025-11-17 15:53:13
2025-11-17 19:32:49
流云青史
流云青史
纪录真实事件,谈谈美秒人生。
1597文章数 2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房产
时尚
公开课

亲子要闻

银耳无真死对头!孩子吃银耳避坑指南,润燥养脾搭配让娃吃饭香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秋天怎么穿出时尚感?适当露肤、不死板老气,高级又有回头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