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继星巴克中国“易主”后,汉堡王中国也被卖了。
11月10日晚,中国私募股权机构CPE源峰、汉堡王母公司RBI相继发布消息称,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
CPE源峰将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约24.9亿人民币)初始资金,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将持有汉堡王中国约83%的股权,RBI将保留约17%的股权。
该笔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具体时间将依据监管审批程序进展而定。
“卖身”这则重磅炸弹,把沉寂多时的汉堡王又重新拉回人们视野。随着这一战略合作的落地与交易的推进,汉堡王中国的控股权将正式移交至CPE源峰麾下。
汉堡王找到新买家
汉堡王并非完全退出中国市场,而是与CPE源峰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CPE源峰将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的初始资金,用于支持其餐厅门店扩张、市场营销、菜单创新以及运营能力提升。
同时,汉堡王中国旗下全资关联企业将签署一份为期20年的主开发协议,获得在中国市场独家开发汉堡王品牌的特许权利,为长期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双方共同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根据整体规划,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从目前的约1250家,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并实现可持续的同店增长。
这份激进目标的背后,是汉堡王中国长期以来的“成长困境”。作为全球第二大汉堡连锁品牌,汉堡王的中国之路始终步履维艰。
汉堡王1954年诞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以“火烤”汉堡为特色,迅速成为全球知名的快餐品牌。2005年,汉堡王进入中国,但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比肯德基、麦当劳晚了十几年,错失了快餐行业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红利。
与此同时,随着本土品牌迅速崛起,华莱士、塔斯汀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和本土化产品创新,快速抢占下沉市场,形成对汉堡王“内外夹击”的竞争格局。
业绩数据可以直观反映了汉堡王中国的困境: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汉堡王中国的系统销售额(即直营与加盟店销售总额)分别为8.04亿美元、6.68亿美元、3.09亿美元,呈现下滑态势。
2024财年,中国汉堡王门店的单店平均年销售额(ARS)仅为40万美元,在RBI全球市场中排名垫底——同期法国市场单店年销售额达380万美元,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为160万美元,澳大利亚市场近260万美元,差距悬殊。
门店数量上的差距更为显著:2024年末,肯德基中国门店超1.16万家,麦当劳中国达6820家,而汉堡王中国仅1474家,不足麦当劳的四分之一、肯德基的八分之一。
为何是CPE源峰?
汉堡王中国的股权重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达八个多月的“真空期”。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土耳其TFI集团长期全权代理汉堡王在中国的运营。今年2月,汉堡王母公司RBI集团结束了与土耳其TFI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以约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对方手中的股权。此后,RBI集团开始招募新的本地合作伙伴。
随着招募进程推进,汉堡王的股权出售也逐渐明朗。
今年10月底,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私募股权公司红杉中国HSG与源峰基金CPE正竞相收购汉堡王中国业务的控股权。
最终,CPE源峰凭借在连锁消费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全链条赋能能力脱颖而出,成为RBI集团的理想合作对象。
CPE源峰董事总经理毛卫表示:“汉堡王是全球知名品牌,长期以来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此次投资彰显了我们对汉堡王在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依托我们在中国的深耕和对本土消费者的深刻洞察,我们致力于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品尝到汉堡王独具特色的火烤汉堡。”
作为收购方,CPE源峰并非普通买家。自创立依赖,CPE源峰便聚焦“长坡厚雪”的消费赛道,相关领域投资金额累计约100亿元,打造了覆盖餐饮、零售、医疗健康、美容护肤等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矩阵。
收购汉堡王之前,CPE源峰已投资了包括蜜雪冰城、爱尔眼科、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美丽田园、雍禾植发、丝域养发在内的多家行业标杆企业。
在餐饮领域,CPE源峰的投资案例极具代表性。2020年12月,其与高瓴资本、美团龙珠联合投资蜜雪冰城,这也是蜜雪冰城发展史上唯一一轮外部融资。
在零售领域,2024年6月,老铺黄金在港股上市,CPE源峰作为基石投资者之一,与腾讯、南方基金共同参与了该轮融资,共同助力品牌拓展高端黄金珠宝市场。
CPE源峰在连锁消费服务领域丰富的投资经验,显然是汉堡王最为看重的。未来,CPE源峰将在投资后为汉堡王中国全面赋能,重点覆盖产品升级迭代、品牌营销升级、线下门店拓展、线上渠道重构、数字化体系建设及财务优化等关键运营环节,助力其实现跨越式成长。
外资消费品牌,寻找“中国合伙人”
汉堡王中国引入CPE源峰的资本与运营支持,并非孤立案例,而是外资消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转型缩影。
近年来,从餐饮到零售、从美妆到运动服饰,越来越多国际品牌选择通过出售中国业务股权、引入本土资本的方式,破解增长瓶颈,适配中国市场的复杂竞争环境。
今年11月,星巴克宣布以40亿美元出售中国零售业务60%股权给博裕资本,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运营中国内地8000余家门店,并计划未来将门店规模拓展至20000家,依托本土资本的渠道资源与运营经验深化下沉市场布局。
今年8月,据彭博社消息,法国运动零售品牌迪卡侬(Decathlon)正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的股权,初步估值区间达10-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
更早之前,麦当劳的中国业务重组已成为外资品牌本土化转型的成功范本。
2017年,麦当劳以2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中国公司80%的股权,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完成股权转型并成立新公司“金拱门”。此后在中国资本运作下,麦当劳中国加速门店扩张,实现规模翻倍,同店销售额持续增长。
外资消费品牌寻找“中国合伙人” 的浪潮背后,是中国市场竞争逻辑的转变:本土资本不仅能提供资金支持,更能带来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本土化运营的实战经验,成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破局的“关键变量”。
随着本土品牌崛起、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渠道结构碎片化,单纯依靠全球品牌势能与标准化运营已难以立足。从麦当劳到星巴克,再到汉堡王,外资消费品牌与本土资本的结合正在形成新的行业范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